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4-07-05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892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虽有逆流但不会逆转,随着我国的不断扩大与开放,各国都希望在中国寻找更多发展机遇。正是这些因素有力支撑了决策层有关“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强调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低空经济、量子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加强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创新驱动人才培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鼓励企业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一支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队伍。
从竞争力角度考察,企业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不断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的要求,但是企业都还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提升。
1.管理制度执行力需要持续加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管理体系与制度,但还存在着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体系逐渐庞大、人事复杂、层级较多。
部分企业仍存在着管理粗放的问题,诸如物资采购不规范、成本费用管控薄弱、客户信用管理不严、库存资金占用较大、市场营销观念落后等问题。在采购管理方面,由于管理层级多、业务模式差异大、产品种类和规格分散,采购领域还有较大的降成本空间。
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研发投入不足从根本上来看,是因为缺乏长期创新战略。相当比例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确保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企业大都是根据自身盈利和资金状况来安排研发支出,实际上只把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的利润调节器来使用,而不是把科技研发当作打造技术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战略。
对创新失败缺乏宽容。调查显示,部分国有企业还未能突破阻碍科技创新的思想藩篱,对科技创新失败的容忍度较低,甚至为零。在对企业家和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上,简单地以创新结果作为考核创新活动的单一指标,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害怕失败,不敢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