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4-07-05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998
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中,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发展规划不仅是指导未来发展的重要纲领,更是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所在。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企业开始着手谋划下一个五年——即“十五五”规划。“十五五”规划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既是“十四五”规划成果的巩固与深化,也是向未来、布新局的起点。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得失,分析当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通过科学规划,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抓住新兴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仁达方略在为企业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中发现,部分企业对于五年规划的认识、五年规划的编制存在理解误区,包括缺乏战略思维、对战略与规划的关系认识不清、规划编制的方法和过程的理解偏差等。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十五五”规划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核心:
战略与规划是企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战略为规划提供了方向,而规划则是战略的具体化和细化。规划之前一定要有战略,否则规划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规划无战略”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大部分企业没有认真选择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只是规划了怎么做,只有策略规划而没有战略。甚至有的企业连规划都不规范,只有计划,规划一般为3-5年,而计划只关注眼前的事务处理,如具体项目的实施步骤或工程操作细节,企业发展缺乏方向。
许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常将规划或计划误同于战略,这导致企业忽略了做什么,而直接进入了怎么做的阶段,把具体的操作步骤、流程视为战略。比如已经投资布局了几个行业的企业,其战略观只是把现有业务领域做强做大,将如何组织人、如何组织资金、如何开拓市场作为企业的战略,本来是战略决定结构,现在成了结构决定战略。
企业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或许在三年五年之内如日中天,却在十年之后反而被当初不屑一顾的弱小对手所“超越”或“淘汰”。归根结底,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首先要有战略思考,思考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率先做出布局,随后才是在这个战略方向之下的具体行动规划,企业要长远发展,切忌“有规划无战略”。
解决对战略的认知问题很重要,获取战略能力更加重要,从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到战略实施,很多企业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企业要么为这一能力缺陷买单,要么支付成本补齐这一短板,比如聘请咨询机构,不过这一努力在现实中仍然是光怪陆离,往往是企业付出了成本,但是还要买单。
战略方向明确后,规划重点解决如何做,包括规划目标要具体,路径要清晰,措施要得当等。许多企业在做规划时,往往倾向于提出“做强做专”、“做大做精”、“做新做特”等口式目标,却忽视了背后的战略选择与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的构建,这样的规划无异于空中楼阁,难以转化为实际成果。
企业在设定规划目标时,首先明确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目标不应是孤立存在的口号,而应是基于企业战略选择的具体体现。通过深入分析市场趋势、竞争对手、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因素,确定符合企业战略意图的清晰目标。其次清晰的目标应具备可量化、可衡量的特点,企业应设定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如市场份额、销售额增长率、产品创新数量等。这样的目标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明确的努力方向,还能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整。
确立了具体目标之后,规划还需为目标的实现绘制出清晰的路径图,企业应将总体目标细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步骤和阶段性任务,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和所需资源。通过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和里程碑,确保规划的有序推进和有效执行。
为了确保路径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最终实现,企业需要制定得当有力的措施。这些措施应当针对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挑战进行量身定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和及时调整。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在“十五五”期间,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问题。同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产业链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此外,还应关注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积极探索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场景。
模式创新是企业开辟新市场、拓展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在“十五五”期间,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拓展方式,如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定制化服务等,打破传统市场的边界和限制,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增长点。同时,注重跨界合作和生态构建,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与共赢,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下一篇:编制地区与专项“十五五”规划应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