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仁达 >> 仁达快讯 >> 研究快讯 >> 正文

以“十五五”规划为引领——国有企业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使命担当与创新实践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5-04-08 | 文字大小:【】【】【】 | 浏览量:41

【本文导读】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而“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攻坚期。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国有企业需主动扛起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责任,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现代化健康服务体系。本文结合政策方向与实践经验,系统阐述国企在大健康产业中的战略选择、精准定位与创新布局。

锚定三大核心赛道,服务国家健康战略

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必须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要求,建议重点聚焦以下领域:

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化

案例:国药集团依托“新型举国体制”,建成全球最大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其研发的奥密克戎株灭活疫苗于2023年获批临床,体现国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压舱石”作用。

路径:加速mRNA疫苗、抗体药物、手术机器人等“卡脖子”技术攻关,联合中科院、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智慧医疗与健康大数据应用

案例:中国电子旗下中电健康云构建覆盖1.2亿人口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通过AI辅助诊断系统将基层医疗机构误诊率降低40%。

路径:推动5G+远程诊疗、区块链电子病历、AI影像识别等技术规模化落地,打造国家级健康大数据枢纽。

普惠型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案例:华润医疗在云南、贵州等地实施“县域医共体”改革,通过“一县一院”模式使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2%,入选国家医改典型案例。

路径: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养结合网络,开发普惠型商业健康险产品,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发挥“四个平台”功能,强化产业引领力

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禀赋,明确在大健康产业链中的独特价值:

国家战略资源整合平台

实践:通用技术集团整合7家央企医疗资源,成立注册资本超300亿元的“国中康健”,统一运营156家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跨区域调配。

关键技术攻坚平台

实践:中国生物牵头组建“生物安全创新联合体”,联合30余家科研单位突破血液制品病原体灭活技术,国产人血白蛋白市场占有率突破60%。

产业生态培育平台

实践:上海医药打造“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基地”,通过“基金+园区+智库”模式培育出君实生物、和记黄埔等独角兽企业,带动长三角生物医药集群式发展。

公共服务兜底平台

实践:国投健康在全国布局42个普惠养老项目,创新“物业+养老”“时间银行”等模式,惠及超10万老年人,获国家发改委“城企联动”专项支持。

实施“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打造产业新范式

区域协同:构建健康产业集群

案例:中国诚通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投资建设“国际创新药械转化中心”,引入特许医疗药械超200种,打造“医疗特区”样板。

跨界融合:延伸“健康+”产业链

案例:中粮集团开发功能型健康食品,推出“中粮悦活”益生菌饮品系列,联合301医院开展临床营养研究,开辟“药食同源”新赛道。

绿色转型:践行可持续发展

案例: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在武汉建设“近零碳排放”三甲医院,通过光伏发电、雨水回收系统降低能耗30%,获评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强化四大支撑体系

政策协同机制:建立与卫健委、医保局等部委的常态化对接通道,推动创新药械优先审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政策突破。
资本运作机制:设立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如国寿大健康基金规模已达500亿元),通过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
人才引育机制:实施“健康领军人才计划”,借鉴复星医药“科学家合伙人”制度,赋予创新团队股权激励、项目分红等权益。
风险防控机制: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保护,建立医药研发数据安全防火墙,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国有企业当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既要做大健康产业的“主力军”,更要当好普惠民生的“先锋队”。通过战略聚焦、创新驱动、生态共建,必将为14亿人民筑牢健康防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国企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建工企业如何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

网友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的性别: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
所属部门: 所担职位:
您公司的人员规模?
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您是如何知道仁达方略公司的?
贵企业之前是否与咨询公司有过合作?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所在公司:
联系地址: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