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洞察I宏观环境的影响和动态分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4-12-11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116
【本文导读】
做战略一定要做环境分析,有个技术叫PEST。而且还要分析国际上的,比如特朗普上台后有没有影响,俄乌战争后会有什么影响。
在研究上我们原来做战略的时候过于形式化,抄来抄去,如果没有这个研究,对你这个地区,对你这个企业,对这个行业是有影响的。就出现了三种情况,有的是不会做,有的是不愿意做,有的是愿意做但没把它做好。
上周的时候我去了一家央企二级公司述标,其中招标文件中有一个研究,要研究宏观大势。一共有8个研究成果,然后问我多长时间完成,整个分析完了再出战略,战略之后再出规划,总共给了5个月时间。我说你就你自己跟自己较劲。特朗普明年1月20号才上台。等他执政,就得等两个月才能看明白,4个月就过去了。那你到底是想研究还是不想研究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不是这个道理?这是你急的了的吗?
我想起来当年搞PPP项目,刚出台的时候,大家都热血沸腾。当时我在绵阳投资集团,它是绵阳市第一大平台企业,在全国城投领域,它排在第17位。他们就特别兴奋,就在董事会做决策,然后让我们借鉴,让我们编制“十三五”规划,让我们在规划里得到落实,他们叫大力发展PPP项目。我就找到董事长,我说大力就算了,你不发展肯定不行。我说我给你讲讲什么叫PPP吧,你们可能比我懂。当时咱们号称有20万亿起政府债,现在号称100万亿,政府债被称为堰塞湖,就是没法还,政府也没想过还,有的市直接就跟我说这玩意儿还还吗?他不可能还。像堰塞湖就是一把剑嘛,咱们现在用10万亿来冲这个13万亿嘛,实际上是100万亿,那会儿媒体,各种专家文章,各种论坛,天天在讲政府债,在一夜之间这个词汇没了,哪儿去了?换个马甲。不就是PPP吗,你敢大力发展,不找死?所以在座的你如果有经历了第一批大力发展PPP的,全死了。这就是宏观形势以及背后的成因没有分析到位,到底政府债在会影响到哪些地步。
我上半年到江西南昌,南昌工控集团,它原先是由七个工业局重组到一起,当时的资产状况都不是很乐观,原意是想把资产、债务、法律纠纷进行处理。但是这个老总很能干,大家都恭称为能人。“十三五”期间,他把企业从400个亿做到了1700个亿的规模,做什么业务呢?做的是工业园区和标准厂房。所以,它们想在“十四五”延续这个思路了。
“十四五”期间找我们做咨询,当时我就提出了不同意见,非常的明确,认为企业“十三五”成功,首先大家没有搞明白成功在哪儿,“十三五”期间国家战略上进行产业转移,特别是汽车制造产能转移到该市,所以做工业园区、做标准厂房,承接到了这拨泼天的富贵。到“十四五”期间,产能转移不是这个转移法了,大量的重资产配备,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战略风险结果企业不爱听,还把咨询业务交给了另外一家咨询公司。结果就到上个月,我们根据这家企业的发债公告得知,它大量的资金资产压在了固定资产投资上,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企业前景堪忧。
所以我们讲方向不对,越努力越失败。有没有做的好的呢?有,例如合肥国资委,大家知道合肥国资委这几年搞创投,挣得盆满钵满, 被媒体定义为“伪装成了政府的投资银行”的合肥市正是“十三五”期间面对与中国诸多省会城市在同样环境下做出了当时会被很多人认为“风险太大”的选择。企业的“十五五”规划也是如此,同一个行业的企业,环境分析的结果大同小异、面临的产业环境几乎一样,关键看企业对于这种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判断以及自己的选择。从现实看,不少企业对环境分析都是准确的、判断也是准确的,但是选择是不同的,结果自然是不同的。在推动国资发展过程中,合肥还形成了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资投入“合肥模式”。该模式借助国家部委和省直部门、专家智库、专业咨询机构、市场化基金等外脑力量,科学论证项目、精准研判风险、集体决策国资投资方式。通过构建“基金+项目”“基金+产业”“基金+基地”的资本筹建方式,以“基金丛林”搭建“创新雨林”、培植“产业森林”,推动了合肥国资的跨越式发展。
《人类简史》里有句话:历史的铁律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仁达方略长期为央企、地方国企、优秀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政府及非盈利性机构开展国企改革、战略规划、集团管控、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组织变革、流程梳理等综合管理咨询服务,同时仁达方略累计出版图书112部,数万份完整分析报告涵盖各行各业。仁达方略各专业模块以及新质生产力、创一流、高质量发展、国际化等领域权威专家,涵盖各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