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2-09-21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632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企业贯彻“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16字方针、“三因三宜三不”原则,混改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央企所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75%,较2012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非公资本占央企所有者权益比重逾38%,央企对外参股企业超过6000户,国有资本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
2021年,央企及地方国企混改跑出“加速度”,实现了三年改革任务70% 年度目标,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一是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21年底,央企及其下属企业中公司制占比达97.7%,地方国有企业中公司制企业占比达99.9%,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目标;
二是各级国有企业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层面完成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分别达到99.3%、94.2%;
三是清退低效无效资产有力有序。全国范围内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已处置完成 2.5万家,处置率超过95%。中央企业“两非”(非主业、非优势)剥离完成率达86.9% ,地方“两非”“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 清理退出完成率达 87.9% 。中央企业重点亏损子企业3年减亏 83.8%,圆满完成专项治理任务,地方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完成率达90.1%。
四是三项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市场化用工方面,央企也都走在改革的前沿。
展望2022年及未来,国企混改还将进一步深化,包括混改方式、路径创新,股权让渡比例边界、国家特殊股制度、混改企业内部改革探索以及混改企业差异化监管模式建立等等。
经验一:混改绝不是简单组合,而是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提升优势、共同增值、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甚至“多赢”
国企混改后,引进了大量民间资本等非公资本入股,国资股权结构占比发生了变化,必将带来企业的内涵、制度体系、管理模式等多元化变革。混改既不是国有兼并民营,也不是贱卖国有资产,更不是几个股东单位资本或股权的简单组合,而是国企和民企携手并进,融合各自优势,在运营机制上探索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的混合管控模式。
经验二:混改重在“改”而不是“混”
很多省级以下国有企业混改,大都重“混”而忽视了“改”, 重点放在“去产能”,管理上还是老一套,缺乏战略眼光和效率意识。
混改企业应聚焦主业,立足市场和产品,找准发展方向,重点向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新兴产业、高科技领域“卡脖子”产业布局,抢占世界新一轮战略产业制高点。落实现代企业理念,采用先进经营模式,转变管理方式,推动管理变革创新。
经验三:混改目标绝不是纾困,而是国资国企涅槃重生
国企混改不应将纾困作为终极目标,应发挥混改后资源优势和市场机制作用,引进先进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系,脱胎换骨,实现涅槃重生。
综上所述,三项制度改革核心就是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完善市场化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效率,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图书推荐
购买方式:
1.图书报告购买点击本公众号菜单栏中“微店”进行购买;
2.购买问题咨询添加微信号“renda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