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8-11-07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5000
金融改革提速,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明晰。随着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监管层对业务创新和牌照逐渐放开,单一业务的聚集效应在减弱,全产业链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金控集团成为金融领域重要趋势之一。
我国金控平台崛起有五大因素:(1)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金控集团提供多元金融服务;(2)监管环境助力金融企业混业经营;(3)社会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4)金融盈利强,非银空间大;(5)金控平台顺应金融国改潮流。
天时:经济环境打开金控空间
第三产业逐步崛起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80年代初,我国经济总量增量主要由第一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如农林牧渔业对GDP贡献率约占40%;自1983年开始,国民经济迎来第二产业繁盛期,进入90年代后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比重一度超过60%;进入2000年以后,第三产业,包括现代服务业、医疗、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占GDP比重逐步上升,与第二产业并驾齐驱成为带动国民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柱,201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GDP比重为58%和37%。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第三产业在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美国、法国及英国在2012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接近80%,日本与德国也超过了70%。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体系逐步完善及科技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未来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在银行惜贷的背景下,新兴行业发展急需多元金融提供支持。从2013年贷款结构看,传统行业如制造业、批发零售和交运仓储位列三甲,分别占据25%、13%和13%,而急需资本支持的新兴行业如计算机、文娱和教育所得到的比重微乎其微,仅为0.56%、0.38%和0.53%。新兴行业崛起是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及多元金融结构形成的主要力量之一。目前全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传统产业转型难、新兴行业融资难,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新兴行业和应对经济下行的迫切需要。大部分新兴产业由于资产规模小、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收紧对其贷款发放,金控集团的建立将补充对新兴行业资金需求,提供比间接融资更有效多层次资本支持。
股票等直接融资市场更支持新兴行业。从融资来源结构看,除银行业以外的融资渠道占比不断提高。2002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4.85万亿,其中银行贷款余额13.13万亿,占比88%;2015年社会融资规模增加到138万亿,其中银行贷款约为93.95万亿,占比下降至68%。除了银行业以外的多元金融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愈来愈明显,其中,证券市场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不可小觑,从2010年初至今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新股发行和增发的融资规模总和较大的行业中,不乏计算机、软件、医药制造等新兴行业的身影。
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融结合角度讲,地方金融机构提供的多元金融对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支持作用。可充分发挥平台内外部资源整合优势,发挥金控集团在统筹、协同各类金融资源和要素交易方面的优势,通过统筹银行贷款、信托计划、资管计划、保险产品,以及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多种形式,多方募集社会资金,投入支持实体经济,将资金与当地优质资产和项目实现对接,有效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创新发展。
地利:监管环境宽松助力金控发展
混业趋势推动业务创新和综合监管。目前我国监管模式正从多边监管(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模式渐进过渡,“一行三会”在职能上无法逾越的局限性有望被打破。金控模式中的多牌照金融资源由平台集中掌控,符合全能监管思路,即全部监管机构集中于一家监管机构内,将有效避免监管重复、缺位、监管机构间协调不当等问题。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业务交叉不断增多,分业监管的效率正在逐渐降低。因此,监管体制需作相应调整。
从国外经验看,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和趋向也发生了重大调整,这不仅体现在监管技术方面,还反映在金融监管的理念、金融监管的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合作方面。而综合监管下也催生了大型金控平台的诞生,综合性金融机构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优越性更为明显,科技的进步也为其加强风控和综合平衡能力提供了便利,此外,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也有利于降低成本,从而使客户收益。
监管的宽松环境进一步加速了金融业的兼并收购,为打造金控平台创造了良好的监管环境。2015年我国共完成并购案例数6447起,较2014年的4139起提高56%。2015年中国并购市场共涉及交易金额30556亿元,较2014年的26051亿元提高17%。其中,2015年公告的并购案例数量最高和金额最大的行业均为金融业,数量和金额各自占总体的23%。
人和:社会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
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
就金融改革领域而言,当前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改革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大幅提高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水平,有效规避风险,真正让金融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要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供给体系为突破口,促进金融转型与实体经济转型相匹配,拓展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一是满足企业对“小微金融”服务的需求。借鉴国外小微金融机构发展的成功案例,研究以“联保贷款”为代表的国外小微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建立对口的小微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缺乏有效抵押物等特点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针对小微金融机构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探索用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扁平式监管模式取代现有银行业垂直监管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二是满足企业对“科技金融”服务的需求。积极实施科技成果“资本化”战略。当前应该建立起有别于传统工业经济的金融体系,建立更加有利于经济升级,更有利于产业自主创新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针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强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在引导科技金融创新方面的协调运用,完善科技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优化配套措施。
三是满足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加快产业组织创新,强化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合作,重点发展类似于日韩德等国家的 “供应链金融”。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围绕着供应链管理,建立能够集提供物流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资金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第三方综合物流金融中介公司,降低全供应链的运作成本,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近年来,我国混业经营已现金控模式雏形,并且各类混业主体初步形成风格。首先,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平安集团“老三家”,牌照基本齐全,且主业为金融,未来综合优势将逐步体现;其次,产业系如国家电网、宝钢集团和海航集团等,其主业为非金融产业,但金融牌照已收集较为全面;再次,银行系金控,尽管目前牌照尚不完备,但实力不可忽视,依托渠道、客户资源优势,任何一个牌照都可能衍生大业务;最后,保险系、券商系、基金系和创投系,牌照数量相对较少,但横向拓展的空间较大。
金控模式的内在逻辑是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成本过高,价格机制扭曲导致社会融资问题,有悖于金融体系走向自由化和市场化的趋势,长远看阻碍混业经营格局实现。目前,我国各省市不少国有集团旗下金融资产众多,实现整体上市、构建金控平台促进产融协同发展成为改革转型的最佳选择。
全球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金控集团管理模式创新的专著、仁达方略【管理文库】系列丛书之《金控集团的管理》已面世!图书获取,您可以关 注“仁达方略”微 信公 众号,点击订 阅号菜 单栏的右下角,打开微 店获取。
↑上一篇:什么才是“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