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8-04-02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4767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为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状态,必须依据市场运行的规则,在微观经济实体企业层面特别是国有企业层面建立起有生有死的正常淘汰机制。
今年,党和国家作出了处置僵尸企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我们对这一问题应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为帮助关注这方面事情的人员深入了解僵尸企业内涵、产生的成因、处置途径等,笔者在广泛收集学习有关“僵尸企业”信息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八个方面的问题供其参考。
什么是“僵尸企业”呢?从学者和官方都有不同的表述。
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僵尸企业是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就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中国有的学者还给出了量化指标:那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连续三年为负数的公司,都可以称为标准的“僵尸企业”。还有人形容僵尸企业是,不赚钱、高负债、吃补贴,靠吸食社会资源度日的企业。
我国根据官方表述和业内解读是:僵尸企业是没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低效占用资源,特别是依靠财政“输血”、银行贷款存活,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总体看,僵尸企业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企业自身己丧失盈利的能力,长期只能靠政府补贴或靠银行续贷“输血”生存;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虽然几近停滞,但仍有一定的产能,还在参与行业市场竞争;
三是企业不具备真正的市场功能,其存在己没有社会价值意义。
僵尸企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严重低端产能过剩,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产生僵尸企业的原因大同小异。低端产能过剩带来竞争惨烈,激烈竞争的结果又会促使企业之间的优胜劣汰。
我国僵尸企业由来已久,目前部分僵尸企业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改革中遗留下来的。在众多的僵尸企业中,有大企业,也有中小企业;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有传统产业的企业,也有新兴产业的企业。僵尸企业的产生源于四个方面的原因:
1、改制成因
国有企业改革,部分改制而非整体改制。“固化存量、优化增量”,将优质资产剥离出去成立新公司,将劣质资产留在存续企业内。改革步子走得越快的企业,存续企业中的劣质资产比例就越大。
2、历史成因
如一些公司按当时政策或专项工作需要设立的临时性公司,是在完成使命或部分完成使命,或政策变更后遗留下来的企业。
3、企业自身经营机制原因
有的企业经营业务面窄,主营业务不强,产品老化,技术落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发展资金短缺,长期以来产品无市场、经营无利润,经营困难,连年亏损,积重难返,造成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被迫停产。
4、产能过剩原因
供给侧产能暴涨的结果就是低端产能严重过剩,而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则又积累衍生出不少的僵尸企业。
煤炭僵尸企业的产生并形成扩大趋势除具有国家层面的共性原因之外,还有其独特的煤炭行业原因,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建成和在建煤矿的产能高达57亿吨,在构成57亿吨产能各类良莠不齐的企业中就存相当数量的“煤炭僵尸企业”。形成产能严重过剩状况的因素,概括内外因素有七个方面:
1、投资过大
在煤炭市场前景看好的引诱下,全国有16个行业大量投资办煤矿,2006年至2015年的10年间,全国煤炭采选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投资36719亿元,而大部分企业投资来源于银行贷款,绝大多数煤炭企业负债率达到75%、80%以上。不仅增加企业财务负担,而且迅速集聚了煤炭的巨大产能量。
2、消费减弱
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主要耗煤行业用煤占全部煤炭消费量的90%左右,当前及未来相当时期其用煤量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幅降低或耗煤减少。
3、新能源成长挤压
国家大力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开发。非化石能源比重不断上升,快速挤压煤炭市场空间。
4、进口煤挤压
中国2009年成为净进口国后进口量逐年增加,2013年进口量达到3.2亿吨,2014年2.9122亿吨,2015年2.04亿吨。
5、节能减排制约
政府强力推行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举措,促进煤炭消费需求的不断降低。
6、管理粗放
多数煤炭企业过去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发展模式,经营管理粗放,体制机制僵化,用人多、效率低、负担重。
7、政府过度呵护
政府的呵护与担心延长了“僵尸企业”生存:一方面僵尸企业通常吸纳当地就业较多,一旦倒闭可能使当地失业率上升,产生劳资纠纷,担心影响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僵尸企业通常存在大量关联关系、互保关系、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一旦倒闭,担心对地方经济、金融环境产生负值影响。
为什么国家在转型升级发展中提出要处置僵尸企业这个问题,僵尸企业的存在有那些危害性呢?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僵尸企业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日益凸显。有人曾做过如下分析:
1、“无功受禄”
无经济效益却占用大量资源,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尽管僵尸企业无效益,却依然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本、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部门流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寻衅滋事”
无竞争实力却扰乱市场秩序,并以稳定为借口占据社会资金。如前些年钢铁价格飘红,一些僵尸企业就“死灰复燃”,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加重、利润下降加速、研发投入不足,阻碍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培育成长。
3、“蚁穴溃堤”
无偿债能力却吸纳大量企业拆借与银行贷款,易引发金融风险。僵尸企业往往背负大量负债,而且有时涉及民间借贷,关系到当地众多企业的资金链安全。而且,一些银行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呆账变坏账,也不得不一次次续贷。僵尸企业处置不及时、不合理,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说:一些地方出于社会稳定等考虑,为了维持僵尸企业的存在,持续为僵尸企业输血,导致不公平竞争,甚至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增加了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僵尸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却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本、能源、劳动力等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部门流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可以说,“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由于大量资金被“僵尸企业”占据,一些银行为降低风险,全面收紧贷款,而另一些真正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却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如任此局面持续发展,将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仁达方略煤炭战略专家 牛克洪
↑上一篇:仁达方略:管理数据是一种资产
↓下一篇:管理大数据:从量变到质变,让管理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