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6-09-02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5950
如何分配绩效工资,始终是管理者和员工都共同关注的焦点和话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只关心了绩效工资的分配,不去关注绩效考核本身。这种做法只能是舍本求末。如何做到绩效不平均分配,还能够充分体现出绩效的“公平”;而在不平均分配绩效工资的前提下,如何努力做到绩效工资的“相对的平均分配”,更能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狮子让豹子管理10只狼,豹子领到肉之后,把肉平均分成了11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给了10只狼。这10只狼都感觉自己分的少,合起伙来跟豹子唱对台戏。虽然一只狼打不过豹子,但面对10只狼,豹子却没有办法应付。
豹子灰溜溜的去找狮子辞职。狮子说,看我的。
狮子把肉分成了11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后对其他狼傲然说:你们自己讨论这些肉怎么分。
为了争夺到大一点的肉,狼群沸腾了,恶狠狠的互相攻击,全然不顾自己连平均的那点肉都没拿到。
豹子钦佩的问狮子,这是什么办法?
狮子微微一笑,听说过绩效工资吗?】
这是网上流传很久也很广的一则故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绩效管理,尤其是绩效工资有着很深的误区。我认为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绩效工资要不要“平分”。
绩效工资的平均分配是最大的不公平
在“豹子管理时代”,实行的就是“绩效工资”平均分配,其结果是:10只狼都感觉自己分的少,合起伙来跟豹子唱对台戏。最后也只能是:豹子灰溜溜的去找狮子辞职。
现实中,企业为了落实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各部门、班组等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限期上报绩效考评结果,并根据上报的绩效考分数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这样员工的绩效工资就不是“平均分配”了。为了避免“豹子管理时代”的“悲剧”,不少部门、班组负责人,采取了“极为有效的办法”:上报一份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虚的”绩效考评结果,然后让多领绩效工资的员工把多的部分“退给”少领绩效工资的员工。形成了事实上的“绩效工资平均分配”。
之所以这些部门、班组的负责人,“煞费苦心”地想办法平均分配绩效工资,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不愿意承担管理结果的责任。管理的成果就是区分员工工作是否完成,是否按时,完成的数量多寡,完成的质量优劣。二是怕得罪人。我曾经和一位国企管理者交流说:你怕绩效考评得罪他,那你交给他任务他不完成就不怕得罪你?这位管理者说:我可以批评他,但不能少给他绩效工资,因为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三成将免职。绩效工资是大家的,但利益受损却是个人的,这就是这位管理者不“得罪人”的顾虑。其实,少得绩效工资者,均为绩效平庸者;多得绩效工资者,均为绩效优异者,怕得罪绩效平庸者而不怕得罪绩效优异者?绩效管理,只要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就不存在得不得罪人的事。三是缺少科学的合理的区分绩效考评的工具。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绩效考评,是核心的最为关键内容,搞不好往往会导致员工对绩效考评结果的质疑。所以,建议计划开展绩效管理的企业,多求助于这方面的专家,他们毕竟有着丰富的经验。
笔者并不反对绩效工资的平均分配。只要绩效考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就应该平均分配;而绩效考评结果一样,必然是所有人的绩效都一样。这需要所有员工的能力一样,努力程度也一样,即使有个把人能力欠缺,其他人也甘愿补位,不思回报。那这个部门就没必要搞绩效管理了;全企业如此,企业就没必要搞绩效管理了。
有些人把平均分配绩效工资,归咎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中国式传统思维。我认为这里的“均”字,不是说“平均”,而是说“机会均等”。亦即:纵然绩效工资少,但只要努力,就有机会拿相对来说多的那一份。那么,这样的“均”字干嘛不提倡呢?!
平均分配的结果,不一定就能得到员工的认可。故事中,豹子受到群狼的攻击,也清楚的表明了“平均分配”也可能会引起员工的集体反感,最终管理者不得不“下课”。
不平均的绩效工资如何求得最大公平
真正实施绩效考评的部门、班组,其绩效考评的结果肯定会不一样。自然就形成了绩效工资的“不平均”。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倒是建议要努力“消灭”这种“不平均”。为什么?
第一,巴莱多定律(人们常说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百分之二十的人做了百分之八十的工作。如果完全按照真实的工作质与量去分配绩效工资,那这部分人的绩效工资会很高的。这会导致员工团队的撕裂,甚至产生“他们能干就全让他们干了”的局面,最终伤害到团队的整体绩效。
第二,不利于员工成长。一个团队,既需要顶尖的技术人才、灵活处理复杂事务的人才,也需要干“脏活”、“累活”、“体力活”的一般成员,更需要在低层阶不断磨炼的处于成长期的新人。尤其是可能的未来人才,长期的低收入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情绪,也会因此而使他们失去成长所需的物质基础。
第三,为了让管理者“中意”的成员获得高绩效工资,管理者会不经意地把更多的工作机会交给他们去做。事实证明:管理者宠信某个员工,就是在害这个员工,也是在不断的伤害团队。因为诚信某些员工,一般都会导致他们“恃宠而骄”。过多的工作机会也会使他们掌握太多的工作技能,这终将成为他们“绑架”企业的资本。
要想把不平均分配的绩效工资,做到最大的公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当绩效工资不平均分配时,对于某些员工来说是“不公平”的。比如一些年龄大的员工,当初也是为企业做出了贡献,尤其是需要一定“体力”的工作,这就需要管理者有“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平均分配的绩效工资”显得更“公平”。对此,可以在绩效考评量化表中适当加入“照顾条款”,如提供支持、提出合理化建议等。二是作为管理者,在分配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员工的个人能力,也要考虑让每位团队成员都有机会为企业做贡献——要让员工有表现的机会。三是要随时关注员工的绩效,对绩效考评分明显少的员工,要及时予以提醒,而不是到了月末直接给一个很不好的绩效考评结果。四是管理者自己要帮助能力欠缺员工提高绩效,也要号召和鼓励所有员工,对能力不足的员工提供技术支持。
绩效工资绝不是先分成多少不一的人数,然后再去与员工的绩效挂钩(很不幸,强制分布法就有这样的嫌疑)。正确的做法是:要先与员工共同协商绩效考核的标准、制度(规则),再根据标准和制度去分配绩效工资。否则,我们只能退回到“狮子管理时代”:把肉分的大小不一,自己先挑最大(这也太自私了吧?),然后“挑动群众斗群众”。
在不平均分配中寻找最大的平均,最能考验管理者的智慧。这就要求管理者,既要做到“适当拉开差距”,但又不使绩效分配的差距过大而影响团队的团结和整体绩效。
文/仁达方略高级咨询师—杨瑞老师
↑上一篇:集团管控如何助力国企经营投资行为规范?
↓下一篇:如何提高企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