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6-05-23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4090
自从习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后,“供给侧改革”成为当下政经语境的热词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形势及政策走向引来各方媒体、智库与世界舆论强烈关注。
花旗集团(Citi)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将出现衰退,增长远低于2%,世界经济期待一场空前技术变革后供需再平衡。中国的产能过剩已经从钢铁、水泥、纺织、化工等产业扩散到新能源、生物医药、IT、互联网+等诸多新兴领域,“僵尸企业”选择了“宁可一起死、也不愿共同生”。。。由此可见,供给侧改革的确面临诸多制度性阻碍和风险。
台湾、香港及欧美主流媒体多持中立态度,对政策实施结果表示期待。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公共电视网认为,“供给侧改革”和房地产去库存是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有效弹药”。美国彭博社则肯定了中国政府“供给侧改革”在环保和解决产能过剩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开放服务业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台湾泛蓝阵营的中国时报表示:大陆供给侧改革对世界是利多,产业转移效应将让世界更多分享大陆经济红利,对台湾亦是机遇。
也有一些媒体对“供给侧改革”效果持保留态度:
美国彭博社把中国称为“被政府操纵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台湾中国时报认为,中国自1979年实施经济改革以来,虽然市场化方向做了努力,但骨子里仍奉行社会主义,政府权力始终凌驾市场力量之上。香港南华早报判断:供给侧改革实施将困难重重。
英国财经杂志《经济学人》、金融时报表示悲观或担忧,质疑习近平从未面临过这样的民主检验。基于执政党与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矛盾尖锐,政策朝令夕改,制度成本或体制障碍过于昂贵,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出意外,供给侧改革将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成就“口号供应商”。
综合来看:全球主流媒体、智库以及国际舆论对“供给侧改革”评价中肯,对改革影响与塑造的形象多持正面态度。
仁达方略提出观点认为:
首先,“供给侧改革”推进实施将是一个长期摸索前进的过程。理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落实,不完全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重大实践创新课题,其成败取决于政府能否下决心“自我革命”。
在中国,存在着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思维定式,国企改革、意识形态及制度垄断衍生体制障碍、行政管理官僚主义、既得利益阻挠、不利的经济环境、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经济体系技术难度很高。这就决定了“供给侧改革”政策推进实施将是一个长期摸索前进的过程。
坦率地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诸多阻力和挑战:中国固有行政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可避免受到根深蒂固体制垄断制约、体制内既得利益阶层强烈阻挠、抵触。因此,“供给侧改革”推进实施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将可能意味着一场潜流涌动、血雨腥风式的变革。
“供给侧改革”突破口在哪儿?
整体而言,中国“供给侧改革”发展潜力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如国资国企混改;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与城市化;市场经济转型;产能过剩领域并购重组等领域能够释放很大潜力。此外,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前景看好,大消费、生物医药、健康、养老、教育等领域提升空间也很大。
总之,“供给侧改革”将是一场关乎“民族复兴”、经济转型重大战略举措,未来障碍、阻力还很大,需要中央政府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克服,也更需要国资央企、民族资本和本土智库们共同参与。
鉴于此,仁达方略提出建议:“供给侧改革”实施中,需特别留意不能再制造更多泡沫或失业问题,如房地产去库存要防止造成新一轮泡沫,产业转型升级与国企改革避免衍生出大规模失业潮。
↑上一篇:国企改革——党组织和董事会谁是领导
↓下一篇:仁达研究:未来最赚钱六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