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企业战略如何选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3-06-28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427
【本文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国有集团企业发展应当选择“三类”国家鼓励的行业。
1、产业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国有集团企业发展应当选择“三类”国家鼓励的行业。①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②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③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主要包括军工国防科技、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金融、文化9个行业。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8个行业。
国有集团企业的产业选择需要根据宏观经济情况、市场和竞争环境、产业变化环境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对资本收益目标和财务进行硬约束来增加集团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剥离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
国有集团企业的产业选择要和自身总体战略相适应,要将产业选择融入产业链和创新链战略的环节之中,通过选择更优的符合国家战略和集团战略的产业,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产业价值,增强产业链的控制力、带动力和上下游资源配置效率。
2、价值链
世界经济已经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中,2017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表明,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国家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中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瓶颈,正在经历“中等收入陷阱”。以往通过不断扩大劳动力生产要素和投资生产要素的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中国的现阶段发展水平。只有技术生产要素的占比提高,才能帮助中国避开“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通过从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型到技术密集型可以部分领域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重组整合国有企业,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中国产业的价值链,通过重组整合,再次分配资源,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从而获得商业价值(资本市场认可)和顾客价值(消费市场认可),整体提升了中国价值链的产值,从而增加对外贸易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所以国企重组后要加快向价值链关键环节布局,促进国有企业在价值链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
(1)要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促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做好主业是国企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布局的前提。需进一步梳理调整企业主业,严格按照主业控制投资方向,通过公开转让、并入产业相关优势企业或交由资产经营公司整合等方式,加快剥离国企非主业、非核心、不具竞争优势的资产或业务,推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促进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2)要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实现协同效应。推动上下游企业通过合资合作、交叉持股、签订长期协议等市场化手段深化战略合作,发挥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各自优化产业链布局,保持行业和企业的稳健发展。通过中央企业核心产业的结构升级、投资孵化战略新兴产业形成高端价值链。搭建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联盟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各界力量,向高端价值链发展,带动力和上下游资源配置效率。
(3)提升科技水平。在强调设计研发的原始创新的同时,尝试通过重组整合和全球价值链中的先进企业合作,消化吸收相关先进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在某些领域扩大科技成果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开辟多元化合作渠道,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对外科技交流合作。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及科研院所类企业、高等院校参与重组。
3、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被定义为可以指导企业活动的体系,连接着企业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帮助企业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经营理念,并实现利益最大化。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
企业之间进行竞争的高级形态是商业模式。要使企业有生存空间并能够持续地盈利,就要不断的调整商业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对于企业来说,选择一种恰当的商业模式,就是选择一种盈利模式。
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对商业模式进行科学理性的创新,时间积累下,竞争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因此,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创新商业模式对于国有企业长期发展必不可少。同时,创新商业模式是国有企业实现效益的一种隐性资产。
商业模式的变革是在企业原有商业模式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或彻底重塑。根据不同要素引发的变革,可以将商业模式变革划分为,价值主张变动引发的变革——通过新的盈利模式,满足顾客的潜在需求或痛点,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主张;资源组合变动引发的变革——战略变革视角下,重新组合企业原有资源、组成要素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运作流程变动引发的变革——与流程变革结合,创新运作系统,提升组织绩效。
图商业模式变革
目前,国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实现方式有以下6种:
(1)营销管理创新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如何确保商品在消费群体中的新颖程度、如何确保商品实现消费者的需要、如何确保商品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等,营销管理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实现手段。销售商品的方式、销售商品的手段、调查消费者的需要预测销售前景等是创新营销管理体现。
(2)管理模式创新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国有企业重组后需要新型的管理模式,来保证自身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和应用价值。比如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新型的管理模式帮助国有企业实现商业模式的稳定发展。
(3)技术创新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新技术的应用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创造性的技术是国有企业商业模式的发展的重要支持。
(4)价值网络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国有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企业的内部要素(自身实现收入的手段、分销方式、产品、支持系统)等,而且还需要创新企业的外部要素(领域生态、供应链、经营环境等),借助超企业边界,以及开放性的商业模式实现价值网络的创新,且以此作为基础提升自身的价值,以及使全部领域当中的企业群体实现共赢,最终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发展,以及企业群体所满足的顾客需求能力。
(5)服务模式创新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商品自身的价值受到相关服务的影响。创新服务模式需要尽可能多的考虑相关服务带来的隐形价值。比如将设计美学和消费者心理渗透在服务中,挖掘新的价值链,系统性提高服务水平。
(6)顾客接触方式创新下的商业模式创新。顾客接触方式的创新是国有企业商业模式改革创新中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良好的顾客接触模式创新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顾客接触效果,创造新的和企业间的关系价值网络。顾客接触方式的创新可以创造性的向顾客传递国有企业活力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