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业“十五五”——从规模扩张到效率驱动的战略转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25-08-11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29
【本文导读】
“三大航深陷减亏泥潭之际,一份价值300万的规划招标合同,悄然拉开了中国民航业自我革新的序幕。”
2025年初,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发布了一份特殊的招标公告——斥资300万元研究编制集团“十五五”发展规划。招标文件明确指出,科学谋划“十五五”对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要求全面剖析内外部环境,精准识别机遇与风险,形成清晰的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
与此同时,三大航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累计减亏达72.86亿元,但整体仍未摆脱亏损困境。其中东航减亏力度最大(39.64亿元),却仍以42.26亿元净亏损位居三大航之首。
01 行业寒冬下的战略觉醒
中国民航业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2024年,尽管三大航客运指标全线攀升——运力投入、旅客周转量和客座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旺丁不旺财”的困境日益凸显。
仁达方略深入分析发现,行业面临三重结构性矛盾:供需错配、收益下滑和成本高。2024年,三大航每客公里收益同比下降均超12%,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超10%,客公里平均收益水平同比下降12.5%。
与此同时,航油成本仍是最大的成本负担。国航财报显示,若航油价格上涨5%,其成本将增加约26.86亿元。加之高铁网络的分流效应持续扩大,民航与高铁竞争的市场范围从2019年的56.8%上升至2023年的60.8%。
东航“十五五”规划招标正是在此背景下启动,标志着中国航司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效率优先的战略觉醒。
02 效率驱动的战略转型
机队结构动态优化
南航的机队扩张战略具有代表性。截至2025年4月,南航以937架运输飞机重夺亚洲第一大航司宝座,其中国产商飞系列飞机占比已达4.6%。
根据规划,2025-2026年南航将净增108架飞机,预计到2026年底机队规模将突破1000架。
国航则通过收购山航集团实现规模跃升,2024年底以930架飞机短暂超越南航。机队规模竞赛背后是精细化的结构调整——南航一方面加速引进空客A321NEO和C919等新型节能飞机,另一方面有序退出老旧737机型,实现机队年轻化和效率提升。
航线网络精耕细作
东航2025年暑运布局体现了效率优先的网络策略。在日均执行3200余班航班、同比增长5%的基础上,重点布局“点对点”直飞航线,新开38条国内航线直连上海与嘉峪关、和田等传统需中转的目的地。
国际方面坚持“往远处飞、往国际飞、往新兴市场飞”,10天内密集开通上海-日内瓦、上海-米兰和西安-伊斯坦布尔等航线,欧洲航点达14个。
东航2025年夏秋航季合计新开、加密、改造国际及地区航线达210条,每周计划执行航班量超300班。
收益管理精益化
面对票价下行压力,三大航采取差异化收益策略。南航通过“全经济舱改舱”实验增加座位密度,降低单位运营成本;同时凭借营销创新实现85.4%的高客座率,甚至超过部分民营航司。
国航则着力提升机队运行效率,通过优化燃油效率使单位可提供客公里成本(CASK)同比下降6%,抵消部分收益下滑影响。
山航在暑运期间创新产品设计,推出“莘行·研学游”等场景化产品,配套专人引导、优先值机等增值服务,提升单位旅客收益。
03 国际化布局的双轨并行
客运网络的全球拓展
中国航司在国际市场迎来历史性机遇。2025年,中国航空公司已占中欧航线82.5%的座位容量,较2019年的66%显著提升。这一变化得益于俄罗斯领空的持续准入优势,使中国航司能提供更短、更省油的欧洲航线。
东航2025年夏季新开通的上海-哥本哈根航线独具战略意义——这是目前唯一由中国航司直飞该城市的航线,而北欧航空此前已取消哥本哈根至上海航线。其他航司也在加速国际化布局:国航开通C909乌兰巴托国际航线;川航、海航等纷纷增加或恢复欧洲航线。
货运物流的战略升级
南航物流2025年7月开通的广州—奥克兰—悉尼货运航线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南航首条第五航权货运航线,该航线允许在澳洲和新西兰之间自由上下货物,显著提升国际货运网络的通达性和灵活性。
南航物流共运营19架波音777全货机,每周执飞定期国际航班超80班,形成辐射全球的全货机网络。该布局响应了中新贸易快速增长的需求——2025年一季度中新贸易总额达105.1亿新元,同比增长8.9%。
国产飞机的出海破局
C909(ARJ21)和C919的国际化成为“十五五”重要战略方向。截至2025年,C909已交付166架,累计运营700余条航线,运送旅客超2400万人次。
在东南亚市场,印尼翎亚航空运营的C909创造了日空地运行15.88小时的纪录;老挝航空采用“干租”模式运营C909;越南越捷航空则通过“湿租”方式引入成都航空的C909飞机。
C919有望进入非洲市场。非洲航空公司协会秘书长指出,C919特别适合区域航线运营,但需解决备件供应、人员培训和维修设施三大关键问题。肯尼亚航空、尼日利亚等多国航司已表示可能引进该机型。
04 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创新
智能化运营体系
面对消费分层“碎片化”和“快速迭代”的挑战,航司迫切需要构建更敏捷的响应系统。东航在“十五五”规划研究中明确提出建立数字化决策支持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运力精准投放。
南航通过动态定价系统和收益管理工具,在2025年1-4月实现客座率85.4%的行业领先水平,同时减少“赔本赚吆喝”的低效运输。
可持续航空实践
中国商飞工程总师陈勇透露,C909飞机已具备使用最高50%掺混比SAF燃料开展商业运行的能力。这一技术突破为“十五五”期间航司降低碳排放提供了可行路径。
机队更新本身也是重要的减排措施。南航2025年引进的飞机中,空客A321NEO和C919等新型号比老一代机型燃油效率提高15-20%,在扩大机队规模的同时实现单位排放下降。
05 挑战与破局路径
结构调优与风险防控
当前行业最大挑战在于宽体机运力过剩导致的供需错配。大量原本用于国际长航线的宽体机转投国内航线,造成运营成本高企、收益水平下滑的困境。“十五五”期间需系统性调整运力结构,增强机队灵活性。
东航在规划研究中特别强调“调结构、稳发展、防风险”三位一体的策略,要求平衡规模扩张与经营效益的关系。
枢纽网络重构
构建多级枢纽网络结构是提升整体效率的关键。新疆地区已形成示范——22架C909飞机构建起“疆内通、县域联”的空中走廊,2023年以来累计开辟航线120余条,通达疆内26座机场。
东北地区以哈尔滨为枢纽连通32座机场;内蒙古以呼和浩特为中心连接46座机场,为支线航空发展提供了样板。“十五五”期间需要在全国范围推广这一模式,完善干支结合的航空运输网络。
国际市场认证突破
C919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必须突破欧美适航认证瓶颈。非洲航空公司协会秘书长明确表示,当前已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的C919,仍需取得EASA与FAA的认证才能在非洲广泛运营。
“获得双认证将显著提升其市场公信力,增强对非洲客户的吸引力,”他补充道。这需要国家层面加强适航双边谈判,为国产飞机出海扫清障碍。
国航C909飞机在新疆的探索或许预示了行业的未来。22架国产飞机穿梭于天山南北,构建起“疆内通、县域联”的空中走廊,累计开辟航线120余条,通达26座机场。
在东北,同样的飞机以哈尔滨为枢纽,连接着32座机场;在内蒙古,每日密集起降的C909编织出覆盖46座机场的网络。
这些国产飞机没有宽体客机的庞大身躯,却以精准的运力匹配和高效的运行节奏,在区域航空市场开辟出新天地。中国航空业的“十五五”征程,正从追求规模扩张的量变,转向一场追求效率与可持续的质变。
参考文献
1. [中国东航“十五五”发展规划研究编制项目]
2. [三大航73亿减亏“攻守战”:航线扩张至成本上升,效益成2025年关键]
3. [C919有望进入非洲航空市场,本土化运营体系成关键]
4. [东航暑运旺季日均计划执行3200余个航班]
5.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将扩大欧洲国际空运业务(新增上海至哥本哈根航班)]
6. [累计运营700余条航线,运送旅客超2400万人次——C909,飞得更高更远]
7. [中国民航 “十五五” 展望:效率破局篇——新时期下的增效革新]
8. [南航,重夺亚洲霸主宝座!]
9. [粤港澳大湾区直航新西兰!南航开通首条第五航权定期货运航线]
10. [山海相连清凉过暑假,山航新开62条国内热门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