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0-09-21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403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物流业在国内是一个极为年轻的产业。
仅仅是在上世纪90年中后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物流业才因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萌芽”。
而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的物流业好像是“一发而不可收”,10年来走过了一条激情澎湃又风云跌宕的发展之路,既有高速发展,又有残酷洗牌。
政策推动高速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雨蓉撰文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生产和经营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开始寻求物流业务外包,由此启动了我国物流的社会化进程。而进入21世纪以来10年间,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物流业获得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物流业在各级政府扶持和引导下加快了发展步伐。
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出我国第一份指导物流发展的政府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成为目前指导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五”规划,物流被列为大力发展的新型服务业之一;“十一五”规划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在中央政府明确了我国物流业的定位之后,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表现出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许多省市先后出台了物流业发展规划,并加强了对物流业的引导和扶持。”谢雨蓉称。
资料显示,2000-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4%,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1.2%和14.4%。
重要的是,近十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获得逐步完善。
截至200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03万公里,港口泊位3.64万个,其中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167个,拥有民用机场160个。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物流业总体水平偏低
虽然经过了近些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国外物流业高度发达相比,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
在我国,根据2009年不完全统计(目前也还没有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的统计数据),国内大约有1.8万家已注册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中90%是小型私营企业,市场竞争非常无序。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
物流业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物流费用为6.08万亿元,占GDP的18.1%,这一比例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
黎雪荣说:“目前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投入不足,对流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流通业在资金规模、营销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竞争能力还不强。”
信息技术和低碳决定未来
黎雪荣指出,在国际上,物流信息化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而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还比较落后。
中国物流业内正在酝酿和发生着一场信息化变革。
眼下,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物流行业信息化,正在引发中国物流业的大洗牌。
而在这一蜕变过程中必然有“生死”发生,由此信息化成为决定业内企业未来的因素之一。
另外,在国际社会广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碳关税”、“碳标签”等概念随之提出。由此低碳也成为影响物流业未来的又一关键因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从全球形势及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对减排问题的重视程度来看,低碳问题在物流领域将会越来越重要,一旦减排政策法规出台,将会直接影响物流业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方向,我国物流业必将主动或被动承担起更加明显的减排任务。
信息技术和低碳决定物流业的未来,由此二者也成为未来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即便如此,未来十年仍被看作将是国内物流业的“黄金10年”。
有业内人士称,参考美国、日本的发展经历,在我国制造业面临成本和竞争压力,以及政策对物流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物流业有望全面进入“物流成本管理”时代,第三方物流(专营物流的专业公司)有望迎来类似于美国、日本70年代中后期的“黄金十年”。
↑上一篇: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中的资金短板
↓下一篇:文化创意产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