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0-09-21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4021
22:05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卫炜报道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文化资源积累及科技发展,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及才华,以信息及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利用,经过创作、生产、流通等环节,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潜力的产业。一般来讲,我们也可把文化创意产业直接等同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通常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按照一般的分类,它包括广告、艺术及古董、漫画、设计、时装设计、电影、电视、游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和资讯科技服务等行业。
文化不仅有教化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其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也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不但已经形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与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在今天,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参与国际化程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文化产业日益深刻地融入市场经济的整体。
当前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产业回顾—— 各地纷纷推动文化创意产业
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
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
从研究理论上来讲,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全国及各地纷纷出版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蓝皮书,而引进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也陆续发表,各个研究机构也着重开始调研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案例。
上海创意产业在最近几年时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推动了一批创意型行业起飞,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上海大力开展国际的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各类设计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创意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
近年,上海开发改造和利用了100余处老上海工业建筑,对老厂房、老仓库进行了改建,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工作园区,如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昌平路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生产基地、杨浦区滨江创意产业园、莫干山路春明都市工业园区、福佑路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心、共和新路上海工业设计园、“八号桥”时尚设计产业谷和天山路上海时尚产业园等。走出了“创意改造城市”的道路。
北京各城区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计划,各个城区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意区划:
海淀文化创意区以中关村(8.78,0.14,1.62%)为核心,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立在科技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和文化的融合,促进创意生活消费市场繁荣,延伸产业链,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重点发展软件设计和服务、网络技术、电信增值、动漫游戏、媒体内容制作、图书出版、工业与城市设计、创意时尚生活等产业领域。
门头沟打造古村落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区。提出“一核五区”的概念,“一核”即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功能区,“五区”即打造五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别是永定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潭柘寺宗教文化集聚区、京西古道古村历史文化风情体验休闲区、平西红色教育旅游集聚区、生态文化旅游集聚区的发展设想。
昌平区则形成了以历史文化旅游、会展为主线的八大集聚区,包括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小汤山温泉旅游会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郑各庄村主题村庄、十三陵户外体育休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上苑艺术家村、沙河天图博文建筑装饰艺术产业化基地、百善影视艺术工场、瓦窑作家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众多企业开始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产业现状——产业园区之“乱”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发展,文化创意企业、乃至一些文化创意园则表现出准备不周。
大部分创意园区都由原本空置的老厂房、老仓库以及历史建筑改造而成。很多地区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旧建筑改造、然后出租,提供的只是单一的硬件,并未进行多角度的考虑。
如上海永康路创意园,在推出时被冠以“徐汇的新天地”,然而这里并未能复制新天地的成功。不到半年,租户便纷纷撤退,事实上,以“创意产业”入驻的,大多是一些小型商户。
一些文化创意园,其发展也违背了创园的初衷。在一些文化创意园中,园区的厂房里传出与文化艺术完全无关的机床声,使得园区环境更加混乱。部分地方更是打着“文化创意园”的旗号,进行房地产的炒作。
据业内人士介绍,各地的创意园区、时尚街区近年如雨后春笋一夜涌现,但不少地方未能摆脱高空置率以及商家资金回笼难等“成长的烦恼”。
创意产业园之“乱”,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产业定位不清,管理能力不足。目前很多园区的开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在招商的过程中对企业缺乏限制筛选,只是借创意产业之名进行写字楼开发,导致失去了创意产业聚集发展的意义。同时部分园区在改建过程中软硬件环境方面都不能达标,后期物业管理也相对较差,不能满足企业办公和科研之需。
二、中小企业生存难,客群不稳定。创意产业的初衷就是要培育中小企业,培育文化艺术企业,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纵观国际上著名的创意园区发展历程,同样的历史一再重演:总是一些艺术家们先发现那些濒临倒闭的旧厂房,以低廉的租金入驻;接着是画廊入驻,然后资金实力较强的设计师们来了,最后是承租能力更强的时装店进驻,把地价炒高后挤走画廊和艺术家。随着地产热的升温,园区租金普遍上涨。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创意企业在园区一轮轮“洗牌”中遭到淘汰,被资金雄厚的企业所取代,这些还未孵化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三、商业比例过高,喧宾夺主。从目前全国运营的创意产业园区来看,已出现了商业配套比例过高、运营惨淡现象,这一情况在一些定位文化、时尚的创意产业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本身定位就是业态多元化的娱乐场所同乐坊,其中50%为酒吧、俱乐部;30%为餐厅、咖啡厅;20%左右是零售概念店,经营状况一直不甚理想。
产业症结—— 三座大山制约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创意文化企业中,3个要点成为了制约发展的关键:“资金匮乏”、“人才瓶颈”、“环境阻碍”。
首先说资金问题,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也被称为“朝阳产业”,既然是“朝阳”,那也就意味着市场并不热化,包括商业银行与风险投资在内的投资机构对此态度谨慎。
而在资本市场上,由于创意文化企业多见于中小企业中股本规模相对较小的那部分。即使上市于中小企业版,对于一般的文化创意企业,做到千万的盘也并不多见。这对于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基本上也帮助不大。
其次是人才问题,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诸多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文化创意企业“缺钱”外,在需求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日益短缺的人才问题,逐渐成为困扰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瓶颈之一。
有数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文化创意类人才存在着很大的缺口。据统计,我国需要大约30万文化创意类人才,但目前从业人员仅有3万余人。
至于环境阻隔则在于目前文化创意市场缺乏创意。一个依靠创意生存的行业,却存在着各种雷同,这无疑是在扼杀这个仍在襁褓中的行业。
产业出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事实上,中国的文化创意因为起步较晚,可以更多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理念并出台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目前创意产业在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已达8.2%,其增长速度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速的两倍。创意产业的出口增长更为迅速,平均年增长率达11%。现在全英国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15万个,创意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占英国就业人口总数的8%以上。
其中,首都伦敦利用人才资源和大都会优势,扶持和推动高附加值、可持续发展的创意产业。目前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值,使创意产业成为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
英国设计行业涵盖多个领域,拥有超过4000家商业设计咨询公司。设计行业规模庞大,风格多样,提供的服务从品牌打造到产品设计等,应有尽有。
法国则以法律体系来保障文化产业发展,并把发展文化作为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50多年的发展,法国公共文化政策形成了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投入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在这一点上,中国模式与其很相近。
法国文化产业覆盖面广、涉及行业众多,形成3个同心圆组成的产业链:外圈为相关产业,由文化遗产、通信信息产业、画廊、博物馆和旅游业组成;内圈是创意产业,由表演艺术、创意设计、建筑、广告、摄影、服装等行业组成;内核是文化产业,由广播电视、出版印刷和音乐组成。
随着全球化发展,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法国文化部近年工作重心之一就是资助并推动文化行业的数字化。
作为我们的东邻日本,想必大家对其文化产业也已不陌生了。
日本的文化创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002年,美国政治分析家道格拉斯·麦克格雷在著名的《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日本国民酷总值》一文,高度评价了日本在动漫、流行音乐、电子游戏、家电产品、时装和美食等流行文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此后“酷日本”成了富有创意的日本流行文化代名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酷日本”也是日本软实力的象征。
↑上一篇:物流业:蓬勃迎接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