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4-06-17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7693
康磊/文 来源: 财经网(北京)
引文产能严重剩,吨钢利润只可买一根冰棍的钢铁业,为何至今没出现大规模淘汰与重组
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约7.79亿吨,同比增加1.8%,占全球产量的48.5%。今年4月,我国粗钢日均产量再创历史纪录,达到230万吨。
企业最关键的是利润,吨钢利润只可买一根或半根冰棍的各种衡量已经很久很多。如果屏蔽掉计算钢铁主业利润时的各种猫腻,恐怕钢企亏损面还要大得多。一个疑问自然而生:为什么“赔钱买卖还有人做”,而且越做越大?
笔者近期较为深度地调研了两家主产螺纹钢的中型钢企,一家主业年亏损近1亿元,但通过上焦炉气、高炉气和转炉气,“三气”综合利用,每年可拿到几千万元政府奖励,同时开始依托地方资源上马一些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另一家同样也在钢铁上赚不到钱,但走得更远,在搞土地一次整理和房地产,还有小额贷和担保公司,赚到的利润是主业亏损额的好几倍。
上述案例可为我们的疑问提供一种答案。我们可以在目前的钢铁行业里看到几乎所有的多元化发展类型。一些钢企围绕主业向上扩展到铁矿的探、采、选,向下延伸到钢构产品;一些则拓展到不太相关的领域,比如房地产、金融,或想直接消化自产的钢材,或为钢贸提供资金便利,但大多随后发展成独立的板块;也有搞农业的,则与钢铁根本无关。总而言之,多元化发展在我国钢铁行业内相当普遍,客观结果是非钢产业或多或少冲抵了主业的亏损。当然干别的也可能不盈利,或没掌握好投资、回收、盈利的节奏,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极端例子,也在眼前。
钢铁行业的退出成本,则为我们的疑问提供了第二种答案。
以行业内通行的大致测算法,形成吨钢产能的投资在3000元以上。因物价上涨,目前重置成本应该更高,1000万吨产能的综合投资在六七百亿到千亿元间,折旧可以抵消一部分成本,但我国钢铁产能的大幅上升都是在近几年。从资产评估角度看,行业前景可以使资产价格在账面价值上打个大折,但是否有人愿意接盘、是否有钱接盘?若是政府主导降低产能,又如何得到补偿呢?
其次,钢企资产负债率多在60%-70%,但把民间融资和其他渠道都折算进去,这个数字会更高。从维持运营,到还本付息、以新续旧,乃至调整融资结构,都需要维持现金流,诸如“不见利润不生产、低于成本不生产”的号召,对于很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民企也不现实。兼并重组也好,直接淘汰也罢,债务总量是巨大和复杂的。
再次,退出牵涉人员安置。河北省年内减少2700万吨产能,扣除产能和产量的差别,扣除部分已停产的产能,涉及的人员还是有好几万,考虑到相关产业,数字会更大。
这是一局死棋吗?不然。
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直接干预。这一定会有副作用和不完美之处,但目前急需的却恰恰是这种“撬动力”。关键在于,政府必须提供相应的资金,来解决淘汰产能补偿和人员安置的问题。可在某些区域试点,随后尽快推开,防止邻近区域的借机增长——在某些情况下,销售半径已不构成绝对的障碍。一旦社会资本看到死局破解的可能,更多逐利的资金会逐渐进来,而政府会从一个健康的钢铁行业带来的财政收入中,获得投入资金的补偿。
长期来看,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以我国目前的状况,市场还远不足以自己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职责,应该有序而快速地从干预者转向产业发展良好条件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主要表现在以下数条:
1.完善环保和能耗法规,特别是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来保证可操作性;使执法队伍的绩效和监管机制合理化,保证监管真正有效;大幅提高奖惩标准,以威慑预防为主。总之,使各种所有制的钢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对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出尝试,真正落实现代企业制度。
3.通过带有奖惩内容的法规,严肃行业信息统计,进而把完备、系统、真实、及时的信息提供给公众,形成一种统计文化。这对各方都十分重要,会使钢铁行业所有利益相关方受益。
4.对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松绑。在“调结构”的大方向下,主流资金一定会流向风险适度、盈利前景稳定的支柱性行业。
作者为平安银行能源矿产事业部首席分析师
↑上一篇:西班牙惨败的商业启示
↓下一篇:与世界杯同行,弘扬仁达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