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0-08-04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5164
2010年08月04日 13:5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大亚湾核电站事件后,虚惊一场的港人对核电建设希望有更进一步的知情权;而另一方面,香港中电控股又在上个月成功入股内地核电站项目阳江核电站。
内地的核电站建设正如火如荼,各种现实约束和各路资本的争抢相伴而行。
核电站“聚变”
从第一座核电站于1954年在前苏联建成至今,全世界已建成近500座核电站。而我国起步较晚,直到1994年才有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营,至今已有11座核电站,但每年9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在全球发电量比例中,微乎其微。不过这并不影响后来者居上。《第一财经日报》此前采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有关专家,他猜测《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过“扩容”,到2020年投运和在建装机容量分别为7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起码是个世界级核电大国。”
据上述专家介绍,我国已经开工建设的23台机组,装机容量为2540万千瓦,已经占到世界在建57台机组中的40%。此外还有十多个省市积极选址,预计可建设100多台机组。
按照上述猜测,届时核电在发电量中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与其他30多个核电国家相比,该比例排名倒数第一)提高到7%~8%。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G20峰会上作出承诺,中国到2020年将实现一次能源中15%由非化石能源提供,并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我国核电站建设从零开始,经过十多年发展,在最近几年开始向核电大国发生“聚变”。
传统的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在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也给环境和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新能源中,与风电、水电相比,只有核电具有容量大和基本不受天气影响的优点,能够稳定地供应大量电力。随着核电站向内陆推进,地方政府热情高涨,动辄数百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对周边产业和当地利税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认为,推动新能源的根本原因,是资源和环境的不可持续。
国际能源署日前通过一份报告《能源技术展望2010》,为世界描绘了未来40年的减排路线图,如果2050年全球碳排量必须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50%, 那么人类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度,必须由目前的81%降至46%。这也意味着,到2050年包括核能在内的新能源要承担起全球50%的发电重任。而目前这一数字为17%~18%。
核电的现实约束
但在我国核电站大干快上的同时,一些现实约束也逐渐暴露并越发不容忽视。
“因为三代技术在国内的消化吸收不如原先设想的那么顺利。我国核电站建设又到了一个瓶颈。”日前,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本报,早先是争议用什么样的核反应堆方式,后来争议引用哪一国的技术,现在则是争议使用拥有部分自主技术的改进型二代还是使用直接进口的三代技术,这种争议也直接拖慢了建设步伐。
当同样是“学生”,同样起步很晚,走引进—消化—自主之路的韩国最近学成出师,并且在国际上争取到阿联酋200亿美元大单后,中国深受震动。看来要完成“在2020年左右形成比较完整的自主化核电工业体系,具备批量化建设先进核电站能力,建立完善的核电法规和标准体系,努力培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核电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的目标,尚任重道远。
“在我国核电高速发展的背后缺乏自主核电技术标准的有力支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相关负责人称,早日实现核电技术的跨越已成为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关键。
与技术相伴的还有人才的缺乏。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件至少造成了全世界核电站发展停顿20~30年,人人谈核色变。目前不仅是中国在急切发展核电站,美国也在提“核复苏”,还有韩国等其他国家也热衷于核电等清洁能源,全世界都急缺核工业人才。
尽管我国高校已经将核工程系从从前的5个,扩展至现在的40多个,但建立这么多的核工程系需要大量合格的师资。美国密歇根大学核工程与辐射科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鲁闽告诉本报,他认为许多新建的核工程与科学系师资力量都不够,“我曾经在美国带过30多个核工程系的国内学生,其中只有一半人回国。博士生,基本上都没回。”他呼吁,政府应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并且在职称、待遇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以吸引并留住人才。
还有装备的国产化问题。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核电建设包括了燃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电力辅业集团、发电企业核输配电企业等几个环节,具体主要分为:一是核燃料、原材料生产;二是核电核心设备制造及核电辅助设备制造;三是核电站建设及运营维护。据秦山核电站的专家介绍,秦山五座反应堆的正常运行期间,每年提供服务的费用约需20亿元。但多达数千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蛋糕,还需要国内企业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成熟的管理水平才能分一杯羹。
我国核电上网目前能享受到多种政策优惠,尤其是运营前五年直接免去17%的增值税,极大地缩小了核电与煤电、水电上网电价的差距。但如果从造价成本看,火电、水电和核电则是依次递增的。
此外,随着核电建设向内陆推进,核电站工程建设中需要的大批钢材运输,大部件的运输,乃至核燃料的运输等,与东部沿海水路城市相比,成本都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反应堆的冷却,近海可以建个冷却塔,直接抽海水冷却并循环使用,但在内陆,可能就需要建水库等。”文章开头的专家认为,内陆建设的成本比沿海建设的成本要高。
核电市场化
目前国内只有中广核、中核集团和中电投3家拥有发展核电必须具备的“核电两代半牌照”,只有拥有该牌照的企业方能控股核电项目,这是目前商用领域使用最广的领先技术。
这也是多家觊觎核电领域的发电企业不能放手进入核电市场的主要原因。据本报统计,除了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的其他几家也已经曲线进入核电市场。
政策已有松动的迹象。国务院五月份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水电站、火电站建设,参股建设核电站。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加快推行竞价上网,推行项目业主招标,完善电力监管制度,为民营发电企业平等参与竞争创造良好环境。”
但在核电这种高垄断性的行业,其他企业并不容易进来。举例来说,在核电站建设最关键的核岛建设和核岛安装标段中,中核华兴公司和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具有先行优势,尽管国内目前已有16家公司取得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核岛安装工程的安装资质,但90%的核电站的安装仍是由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所建。
中核下属一家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核电站招标比较看重是否有过建设核电站的经验,而且涉及国家安全,因此社会企业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新手”的另外一个重要契机就是未来数年国家批量化建设核电站时,目前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司将面临产能限制的巨大挑战,业主公司为了满足其建设需要,势必会有意识地培养其他的施工企业。
↑上一篇:杜邦:如何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