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08-12-31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5534
《老板》—— 艾晓光
——2008年12月
不重视战略、组织结构不能适应战略要求、流程混乱、责权不清、不重视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强将弱兵、不懂得营销、产品质量管理不过关、缺乏技术竞争力……,这些都是很多国内企业常见的问题,或者说是“短板”。由于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短板”,企业运转问题频出,造成领导头痛不已、员工横生怨气。
我曾经访问过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聊到战略问题时,这位总经理满腹牢骚地说:“本来制定好的战略,就是得不到贯彻执行,下边的执行力太差!你说该怎么办?”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几个问题:“你有没有检验过战略的可执行性?如果战略具备可执行性,那么有没有把它分解为可执行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又有没有分解为可执行的年度计划?年度计划的继续分解是不是具有可执行性?组织结构是不是能适应战略的要求?流程与责权体系如何?员工的能力素质如何?考核是不是科学?考核结果是如何运用的?……我之所以问这些问题,是想提醒你,影响战略执行的因素很多。也许你企业的战略执行不好,仅仅是因为考核指标设计的不合理,或者考核结果得不到有效运用。如果不能准确找出企业的‘短板’,并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原因,你的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很难解决”。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短板”存在,即便是那些著名的企业也同样如此。“短板”往往决定企业的成败,因此对“短板”的管理应该也必须成为管理的重点。“短板”管理就是要不断发现“短板”、加长“短板”。
那么如何发现“短板”?以下几种方法或许对读者有所启示:
一、对各个管理模块进行评估。首先我们需要把企业工作分解成若干模块:战略与规划、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计划预算、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核算、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技术研发、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公共关系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品牌管理……等等。接下来再对这些模块进行进一步的分解,比如“计划预算”可以继续分解若干工作:目标确定分析、预算编制、执行与监控、分析与考核、考核结果运用等等。然后分别选择适用的评估指标,对这些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从中找出“短板”。
二、与同行业的优秀企业进行对标。一般的做法是:通过分析比较,选择1-3家同行业的优秀企业;由公司领导带队,成立由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组成的考察团,事先明确要学习、考察的工作要求(要尽量全面);对标杆企业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与考察,过程中要不停地与自己企业的情况进行对比;考察回来后,将自己的各项指标与标杆企业的指标进行反复对比,寻找共同点与不同点,找出差距与不足,借以找出自己的“短板”。
三、广泛征求各级员工意见,就企业的各项工作,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总结,从而发现“短板”。
发现“短板”之后,还要分析产生“短板”的根本原因,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分析呢?
一块“短板”的存在,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断的穷尽所有终极因素去思考。
一句话,“准确发现问题,完全穷尽、相互独立”。所谓“准确发现问题”上面已经讲过了,就是要找出“短板”;所谓“完全穷尽、相互独立”就是要把可能产生某个“短板”的所有终极因素都找出来,这些终极因素之间必须是完全独立的,不能存在因果关系,否则就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比如某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短板”,对产生这块“短板”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就需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继续分解为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与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因素;再对这些因素进行分解,比如其中的“绩效考核”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人训练、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分析、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运用等因素;接下来要研究这些因素是不是还能够继续分解,如果不能再继续分解,我们就找到了终极因素,否则就需要继续进行分解,直到找到所有的终极因素为止。
找到了所有终极因素,我们就可以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哪个或哪些终极因素是产生“短板”的根本所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这样,我们不仅找出了企业的“短板”,而且也找到了产生“短板”的根本原因,加长“短板”也就指日可待了。
↑上一篇:企业管理升级与企业“生态链”
↓下一篇: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向企业文化管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