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0-02-03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7811
《中国邮政》—— 王吉鹏
——2010年02月
企业为什么要做大?如果不赢利,做大有什么用?是应该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企业做大,只意味着企业投入大,在资产、规模、营业额或销售收入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排名在前;而企业做强,意味着绩效表现和成长能力具有竞争力,主要通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成长指标,来体现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运转效率等经营管理的能力。
对于做大与做强,我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先做强、后做大
先做强,后做大。大而不强是虚胖,虚胖的企业难以做强、做久。对此,中国已有太多迅速膨胀,然后又迅速崩溃的例子。从早期的“三株”、“巨人”、“亚细亚”,到今天的“江龙控股”与“飞跃缝纫机”,大而不强的企业在中国枚不胜数,即使一些领先地位的企业,根基也是非常薄弱的。
哈佛商学院西蒙教授所写的《隐性冠军》描述了一大批不大却是很强的世界级企业,他们在自己特定的领域内已经达到了最佳规模,同时拥有霸主地位。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做强才是根本,做大不过是结果,外在表现而已,只有做强的企业才会真正做大。
战略力包括企业的愿景和战略目标的设定,以及产品策略、市场策略、品牌策略等业务与职能战略;执行力包括要优化业务流程,进行技术研发,搭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发掘人才的价值等。强大的执行力是保证企业的战略设想落地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看2009年的中国500强企业,这些企业的营业总收入为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7%,但增速却比上年减少了约5个百分点。尽管我国已经有一批企业成为世界最大的企业,但并不能说明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是世界最强。这些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还与国际巨头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解决。中国企业要做强而不是单单做大,要走的路还很长。
1991年,万科在深交所上市时,当时除了销售仪器,还有零售、代理等各类毫无联系的业务,房地产也是其中之一。在经过做大与做强的博弈后,1992年,王石决定全面转型,砍掉一些不相干的项目,一心只做房地产,并提出了“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的说法。2002年,万科总经理郁亮也谈到:未来十年万科的中长期发展是“有质量的增长”,持续领跑房地产行业。
再看另外一个实达,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实达把“做大”定为自己的战略,最后落得个连年亏损。首先,以“做大”为目标违背了一个上市公司最基本的经营目的,反映出实达和目前许多的“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不纯,没有把资产安全和资产收益放在应有的位置;其次,以“做大”为目标太宽泛,对企业的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方式和融资政策等没有足够的约束,不能防止高层管理者采取冒险等激进行为。
二、先做大、后做强
先做大,后做强,在做大的过程中解决做强的问题。大也是强的具体表现,做大与做强联系在一起,一个企业做大的过程就是做强的过程。国际上按照销售收入进行排序的前500名大企业,习惯上被称为世界500强。中国绝大部分资源型产品,基本上都是靠先做大,后做强的。在企业做大之后,产生了规模效应,并相应提高了进入门槛,更加突出垄断的优势。
三、做大与做强的相互统一
过分强调企业先做大后做强,或先做强后做大都是不合适的。做大和做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于企业发展全过程之中。并没有严格的标准来界定企业做大到什么规模才开始做强,也没有严格的标准界定企业做强到什么程度才开始做大。
做大和做强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一方面,做大为做强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一些社会资源也会向大企业倾斜,如研发资金。并且一般来说,企业做大会相对增强抗风险能力。在短期内,当做大的机遇到来时,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张规模,可以有效消灭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从中长期来说,只有竞争力强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做大,否则,在做大的过程中,就会被累跨。
总之,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效益,做大和做强都是手段。但企业单纯规模膨胀不一定赢利能力就强,而竞争力强的公司往往赢利能力也更强。要将公司的经营模式转变为赢利模式,方为长久之计,只有经营模式而没有赢利模式的企业最终是要淘汰出局的。
↑上一篇:无锡供电公司:文化治企谱新曲
↓下一篇:小考核 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