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5-05-19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48283
文/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 王志红
益海嘉里集团1989年成立,是新加坡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有限公司在华投资的一家侨资企业,旗下拥有控、参股子公司111家,是中国境内最大粮油加工集团,小包装食用油行业领导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益海嘉里投资200亿人民币,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建成58个大型粮油基地170多个综合加工厂。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模式下,通过产业链延伸,益海嘉里实现了大粮油生态价值链协同“水稻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创新。
2015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终端市场,约1700多个品牌4000种单品的小包装食用油(5L以下包装)行业竞争已经趋近白热化,呈现“三足鼎立、寡头垄断”格局,盈利非常困难。据统计:金龙鱼为代表益海嘉里系约占45%份额,“福临门”中粮系约占15%,“鲁花”占7~8%。即便如此,一些新牌油企仍看好非转基因小包装食用油投资前景,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
针对上述情况,益海嘉里适时调整战略,将寡头垄断扩展到整个大粮油全产业链,试图在水稻循环经济、大粮油生态链战略协同方面重构新的寡头垄断。
首先,多品牌策略下完善价格金字塔阶梯式立体布局
品牌定位上按照区域、价格、产品品类三个维度清晰品牌区隔,巩固“金龙鱼”“胡姬花”在一线城市领导地位。此外,实施“粮油下乡”渠道深耕下沉,挖掘地级市二三线和县级乡镇市场潜力。
其次,选择在大粮油价值链关键环节投资布局,构建新的技术优势
在上海设油脂研究中心,秦皇岛建大豆深加工研究基地,黑龙江佳木斯建水稻循环经济研究基地。加大生物发酵、酶工程、分子生物学、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和加工、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生物质新能源技术投入,瞄准小包装食用油不同地区消费层级差异化,加快稻米油、米糠油等新油种品类开发,提升粮油产品品质和附加价值。
第三,选择全产业链、生态订单农业“水稻循环经济”模式
基于现代生态农业、订单农业“从种子开始打造品牌好米”理念,通过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延伸,从良种选育--订单种植--原粮精深加工--产品名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打造大粮油混合型全产业链模式。通过关联产业链横向扩展,实现餐饮用油、特种油脂、面粉、杂粮、大豆压榨深加工、豆奶、油脂化工(皂粒、甘油类)等多元化战略协同和“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下生态价值链最优。
2005年以来,益海嘉里“一直坚持做整个产业链,做循环经济”,在佳木斯等地投巨资建立的11家稻米综合加工厂(碾米、麸皮压榨和发电),迄今约一半以上实现了循环经济模式。订单农业改良水稻面积28万亩,年加工水稻210万吨,稻壳38万吨,米糠23万吨,“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已初具规模。
“水稻循环经济”模式表述为:稻谷脱壳变成品牌大米,米糠提炼优质稻米油、米糠油,米糠粕提炼卵磷脂、肌醇、甾醇、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稻壳被送到电厂转化成生物质能火力发电,燃烧后的稻壳灰处理为白碳黑、天然助滤剂活性炭,一粒稻谷被“吃干榨尽”。
在益海嘉里看来:“一旦整个产业价值链打通,会走得更远。”
果真如此吗?
仁达方略战略、产业价值链观点认为:
战略本质上就是选择、定位和布局。每一个企业都处在整个产业链体系某一环节上,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不仅取决于内部价值链,还取决于整个产业链中各利益相关者价值链之间衔接。谁抓住了产业链某些核心战略价值环节,谁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
益海嘉里看清了小包装食用油“寡头垄断”品牌战略困局,选择了多元化盈利模式,油、面粉、大米等关联产业组合实现了大粮油框架下渠道、品牌、终端消费群资源共享、产业生态价值链协同与互补,创造了一种“全产业链水稻循环经济”新模式,实现了关联产业协同。
毋容置疑:益海嘉里抓住了新油种(稻米油、米糠油)开发,粮油品质及产品附加值提升核心价值链环节(生物发酵、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加大投资研发,实现了产业链整合、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提升,这种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在战略选择上是成功的。
然而,益海嘉里的这种模式也存在战略性失策,突出表现为:“益海嘉里的米厂不仅是米厂,还包括发电厂和油厂”“米厂要投入两三个亿甚至五个亿才能做起来。”“由于发电厂前期投资大,主粮加工很难赚钱。”益海嘉里承担着巨大投资风险。
仁达方略分析认为:益海嘉里“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已经跨越了大粮油和生物质能发电两个非关联产业技术领域,本质上是一种“跨界”经营。
仁达方略主张:全价值链战略划分纵向型、横向型、混合型三类模式。未来竞争演进趋势突出表现在企业生态链之间的对抗,企业“生态系统”创新更注重通过产业价值链资源整合来获得竞争优势,在关联价值链上实现各业务板块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产业组合平滑波动曲线”理论则主张:企业应选择有较高盈利能力和技术前景产业领域,或通过生命周期、利润率水平不同产业组合投资,形成保持较高平均利润水平平滑波动曲线,实现产业协同和生态价值链最优。
反观益海嘉里的“水稻循环经济”选择的是一种跨界的混合型全价值链模式。
国际上,奥地利、丹麦、芬兰、法国、挪威、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分直燃发电、混燃发电、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四类。研究,由于焦油处理技术、燃气轮机改造技术难度大、造价高,生物质气化发电效率偏低,且系统尚未成熟,限制了技术推广。
我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应用尚处于消化吸收初始示范项目阶段,利用稻壳、谷壳原料进行生物质能热解气化发电技术仅约40年历史。存在如发电规模小(60~200kW)、造价高、转换效率低,上网电价难以支撑电厂运行成本等技术不经济问题。目前我国境内多数生物质电厂因燃料收购问题未能实现盈利或已陷入困境,华能、大唐、国电、京能等因长期亏损陆续出售旗下生物质发电资产。此外,现行能源价格补贴政策下,生物质发电技术缺乏市场竞争力,技术推广难度很大。
由此来看:益海嘉里全价值链循环经济模式,跨越生物质能火力发电、大粮油两类异质非关联产业板块或技术领域,是一种跨界经营混合型全产业链战略。两大板块之间终端客户、渠道不存在紧密关联,很难实现生态价值链协同,大粮油板块很可能受到生物质能发电板块前期投资拖累,或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局。
基于以上观点,仁达方略综合分析认为:
益海嘉里的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在价值链选择、时间布局上存在重大战略误判,生物质能火力发电等一些核心价值链环节选择布局上缺乏更审慎技术经济论证,该模式跨界转型是不成功的,存在较大投资风险,缺乏可持续性。
解决途径:可以通过在大粮油全产业链中剥离生物质能火力发电价值链,或建立分散、独立的离网或并网生物质能分布式电站等方式,有效管控生物质能火力发电板块的投资风险。
我国电力供应存在较大缺口。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被誉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外“第四大”能源。国际自然基金会《能源报告》预测,到2050 年全世界将有60%的工业燃料和工业供热都将采用生物质能源。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将达1300万千瓦目标,到2020年我国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kW,未来生物质发电市场容量达6O0~1 000万kW。
由此来看:益海嘉里如果适当调整“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剥离火力发电等高投资高风险价值链,最大程度控制价值链选择带来的投资风险,未来在建立分散、独立的离网或并网生物质分布式电站领域很容易实现多元化产业组合生态价值链协同效应,该模式下市场潜力巨大,前景仍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