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5-05-04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7556
文/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发达国家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以往具有优势的制造业不断弱化。
发达国家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中,利用发展中国家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扩大了产品市场,确实尝到了甜头。但同时,这一过程的持续也带来了“苦头”——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萎缩,并随着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出现了“产业空洞化”,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随之出现,动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需要看到,发达国家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制造业回归,而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是制造业的升级和以发展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结构转型。如美国推出“高端制造合作伙伴”计划,在清洁能源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通信和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计划与政策措施;如欧盟建立欧洲创新技术学院,实施联合技术倡议,研发卫星监测环境与地球安全、微电子工艺燃料电池、药物创新等高端技术与工艺等等。可以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在走一条经济转型之路,是力图夺回和保持制造业的制高点,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创造新的产业,培养世界级人才,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再工业化”不同于当年的工业化。如果说工业化是发达国家崛起与富强的基础,那么“再工业化”则是向新的产业革命迈进。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产业革命决定一个国家的财富与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未来。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必然影响到全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各国经济结构调整。实际上,新一轮制造业争夺战涉及各国的政策取向、制度设计、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环境、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竞争是全方位的。
当然,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是否能够如其所愿,还难以料定。鉴于资本的逐利本性,鉴于现代大规模生产过程能够以相等的效率在世界各地实现,发展中国家在成本、市场以及成长性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仍对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的投资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上一篇:益海嘉里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能走多远?
↓下一篇:谁是民营企业未来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