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研究院 >> 仁达观点 >> 管理评论 >> 正文

告老还乡与和谐社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3-12-05 | 文字大小:【】【】【】 | 浏览量:4507

【本文导读】城市的虹吸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它持续地把周边的资源毫无节制地聚拢过来。比如人才,城市把周边优秀人员都吸引来了,少得可怜的乡村“精英”大都有去无回,对农村社会起到“主心骨”作用的乡绅阶层,早已基本不复存在,这种状况已经开始长久地伤害我们的社会。我始终认为,老祖宗的“告老还乡”制度非常好,官员老了以后回到家乡,对当地的经济、人文、社会教化都有贡献。这种回归带给农村的不仅仅是一个老官员、老学究、老商人,还有附着于人的财富、学识、信息,特别是乡村社会与外界的关系。例如,这些官员回到家乡后,会经常有人拜访,路自然就会修得很好;还有山西晋中的“大院文化”,陕西省韩城党家村的院落文化遗产,许多是赤子回归的产物。

城市的虹吸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它持续地把周边的资源毫无节制地聚拢过来。比如人才,城市把周边优秀人员都吸引来了,少得可怜的乡村“精英”大都有去无回,对农村社会起到“主心骨”作用的乡绅阶层,早已基本不复存在,这种状况已经开始长久地伤害我们的社会。我始终认为,老祖宗的“告老还乡”制度非常好,官员老了以后回到家乡,对当地的经济、人文、社会教化都有贡献。这种回归带给农村的不仅仅是一个老官员、老学究、老商人,还有附着于人的财富、学识、信息,特别是乡村社会与外界的关系。例如,这些官员回到家乡后,会经常有人拜访,路自然就会修得很好;还有山西晋中的“大院文化”,陕西省韩城党家村的院落文化遗产,许多是赤子回归的产物。

在古代,官员告老还乡,不只是官员角色的转换和居住地的简单回归,也不只是精神情感上的叶落归根,还因“归教于闾里”而成为一种文化回流,对乡村社会起着文化建设作用。因为这些官员是当地的文化精英,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一般都是科考中举之人。他们多年宦游在外,见多识广,眼界开阔。他们回到家乡,与当地乡绅一起,力尽所能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伦理等各方面贡献才智。

有些高官告老还乡后,虽然从此在政坛上销声匿迹了,但并不是甩着袖子养老,还是要发挥余热的。即便不能以正当名义以身事国,也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多大的热量发多大的光。

例如,前全国政协副主席、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退休已经六年,他当时既不留北京也不去长沙,却轻车简从悄悄回到湖南岳阳的老家西冲村种地、养鸡。他的菜园、鱼塘、猪栏、鸡舍都像模像样,不比邻居家的差。但生活并未如他想象中的安谥、宁静,当地干部时常会来商量工作,于是逐渐就形成这种局面:村干部天天晚上来向他请示汇报工作,镇干部每周来两三次汇报请示工作。西冲村是个穷村,过去小伙子都很难找上媳妇,他就想方设法,带头建沼气池,帮助扩大集体经济,甚至不惜动用自己的老关系争取扶持项目,最终办起了两个厂,不仅解决了3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使村民有了不菲的收入分红。到2006年的时候,西冲村年人均收入5000元,成了有农产品出口的“岳阳第一村”,姑娘们都争着往西冲嫁。

从庙堂之高走入江湖之远,这种反差看似很大,折射的其实是我们当今社会更趋向和谐,应该看作是“官本位”消亡的一个标志,同时也说明平民意识和平民心态在普及,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高官告老还乡,其意义不仅在于能造福一方,其平民作派的价值取向将影响着这个社会,拉近了“官”与“民”之间的距离,让为官者看得到“老之去处”,也让为民者明白了“官即是民”,官民一家亲,社会将更加和谐。

↑上一篇:恶搞与创新

↓下一篇:生意人,你咋就不争气

网友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的性别: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
所属部门: 所担职位:
您公司的人员规模?
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您是如何知道仁达方略公司的?
贵企业之前是否与咨询公司有过合作?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所在公司:
联系地址: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