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研究院 >> 仁达观点 >> 热点文章 >> 正文

中储粮如何叫板“金龙鱼”? 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2-01-19 | 文字大小:【】【】【】 | 浏览量:4209

【本文导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选择此时进入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似乎有些晚,因为这时距中国食用油品牌老大“金龙鱼”进入国内市场已经有20年以上的时间。卓创资讯分析师张兰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多年的积累,几乎在中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金龙鱼”的身影。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选择此时进入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似乎有些晚,因为这时距中国食用油品牌老大“金龙鱼”进入国内市场已经有20年以上的时间。卓创资讯分析师张兰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多年的积累,几乎在中国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金龙鱼”的身影。

除了“金龙鱼”,同为央企的中粮集团也已在中国食用油市场耕耘了近20年的时间,市场份额仅次于“金龙鱼”;在小品种食用油市场,鲁花占据花生油市场老大的位置,西王食品和中国玉米油在玉米油市场风头强劲,令金龙鱼都倍感压力;而在地方区域市场,湖北奥星、重庆红蜻蜓等都有着较高的江湖地位。

食用油市场早已是厮杀异常激烈的“红海”。中储粮一头扎进来似乎有不得已的苦衷。中储粮属于央企,收入、利润是必须考核的指标,中储粮的主要业务是政策性粮食收购与保管,收购和保管1斤粮食一年可以获得总计6分钱的补贴,1吨就是120元,这构成中储粮主要的收入来源。

2009年,中储粮收购的政策性粮食为9876万吨,如果全部存储一年,收购和存储的收入约为120亿元,当年中粮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40.8亿元,两家企业相差悬殊,如果继续依赖政策性粮食业务,中储粮赶上中粮集团几乎遥遥无期,因此中储粮提出要从大粮仓向大粮商转换,2009年大举进入大米加工领域,2011年又正式进军小包装食用油市场。

中储粮的梦想已经确立,需要明确的是路径。要挑战“金龙鱼”这样强大的对手,中储粮可以走两条路。

第一条是全线向“金龙鱼”发起冲击,开发各种小包装食用油品种,调和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全线铺开,作为央企,要承担保障中国粮油安全的社会责任,全线出击似乎是中储粮的必然选择。

问题是中储粮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实现市场推广和渠道建设的扩展?金龙鱼经过了20余年的积累才有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品牌知名度,中储粮要瞬息之间完成这一过程,几乎没有可能。

而更现实的道路可能是借鉴西王食品和中国玉米油。中华油脂网负责人郭清保表示,西王食品和中国玉米油原来是做散油,为“金龙鱼”做代工,积累一定实力后,开始向小包装食用油生产商转型,风险较小,不失为中储粮的一种选择。

本文出自第一财经日报

网友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的性别: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
所属部门: 所担职位:
您公司的人员规模?
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您是如何知道仁达方略公司的?
贵企业之前是否与咨询公司有过合作?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所在公司:
联系地址: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