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研究院 >> 仁达观点 >> 热点文章 >> 正文

钢铁产能布局:南北之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2-06-28 | 文字大小:【】【】【】 | 浏览量:4870

【本文导读】实际上从2005年开始,国家就一直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并且严格审批控制。然而并不能阻止各地产能的迅速扩张,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9亿吨左右,而在2005年以来开工建设的3.57亿吨的产能中,未按规定取得国家核准的占了79%。

实际上从2005年开始,国家就一直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并且严格审批控制。然而并不能阻止各地产能的迅速扩张,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9亿吨左右,而在2005年以来开工建设的3.57亿吨的产能中,未按规定取得国家核准的占了79%。

事实上,今年6月中旬,工信部就新修订年度《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进行了公示,明确了严禁生产的产品,同时调整了工艺装备、节能减排的要求。但与此同时,该规范条件还是与上一份2010年制定的条文相类似,并未对不具备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具体的整改退出约束。文件只是规定,不具备规范条件的企业应按照规范条件要求积极进行整改,整改期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应逐步退出钢铁生产行业。但何时退出?怎么退出?条文都没有明确。

此前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就表示,“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在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弱化了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竞争压力”,这导致了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在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后,4月国家发改委就连同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对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广泛调研。目的是为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开出药方,当时有参与调研的官员表示,国家将从产业政策、相关制度上要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实行兼并重组,给予大型钢企大力支持。

随后5月初传出湛江宝钢项目、防城港武钢项目将会获批的消息。果不其然,5月25日同一天核准了首钢迁安、广西防城港、广东湛江3个钢铁项目。

筹谋已久

其实武钢与宝钢早在2005年前后,就打算为自己再建一个临海基地。

业内一直认为,临海布局是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就曾表示,“韩国、日本的大钢铁工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从世界范围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化、集中化,因为沿海发展的成本低、消耗低。”

2005年武钢就开始在防城港做土地和环评等准备工作,对于铁矿石近80%依赖进口的武钢来说,建设一个南方临海基地就是其总经理邓崎琳口中的“生命工程、希望工程、发展工程”。由于武汉地处中部,环境制约很大,武钢每年为武汉青山区的环保投入就接近20亿元。另外在防城港设基地,物流优势也明显,原料与铁矿石通过防城港上岸,比从武钢本部上岸每吨节约运费200元以上。

宝钢同样在2004年就开始与广东省政府接触,当时广东省政府认为由韶钢集团开发湛江钢铁基地实力不足,资金瓶颈明显。于是希望借助宝钢的技术与资金实力,整合省内的韶钢集团和广钢集团,接手湛江钢铁基地建设。2006年,宝钢、韶钢与湛江市政府签约,决定成立合资公司运作该项目。

然而好事多磨,无论是武钢还是宝钢两者的沿海项目都得不到正式批复。“当时很大的阻力源自于华北的钢铁企业。”有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华北地区新建钢厂,往往将华南作为最重要的销售区域。”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钢铁研究员赫荣亮介绍说。当时业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华北地区连接北方的焦煤,又是传统的钢铁业集中区,与其“北煤南运”不如“北钢南运”,更可减少重复建设。

这样的认识让我国钢铁布局北重南轻的特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华南地区钢材需求量庞大,却一直得依靠外省钢铁的支撑。2010年广东钢材产量仅2918万吨,有着近六成的缺口,大量钢材需要从北方运过来,也有部分需要进口。2010年广东进口钢材592万吨,占我国总进口量的36%,占比全国第一。

彼时武钢、宝钢虽然有意建立沿海基地,但北方正处于投资驱动的快速发展阶段。两大钢铁集团都在在国家的支持下忙于钢铁整合重组。期间宝钢先后实施了对新疆八一钢铁(6.46,-0.05,-0.77%)厂、宁波钢铁厂的并购;武钢则忙于昆钢、鄂钢的兼并。对阻力重重的沿海基地他们也都推进无力。

布局调整之难

近十年中国钢铁业的发展实在太快了,转眼间炼钢用的焦煤也不再仅仅源于北方。2009年我国成为炼焦煤净进口国,2011年进口量达到4465万吨。沿海基地的优势日益明显。而由于产能扩充过快,我国钢铁业高密度分布的华北、东北等内陆缺水地区,环境压力日益严重。这都让国家决定调整这种布局不匹配的现象。

2011年11月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明确,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规模较大的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减量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省份在不增加钢铁产能总量条件下,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区域,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

今年5月初,《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获得国务院签发,在各部委间会签后,将具体落实有关生产力布局和调整重大项目。其明确提出:“有序推进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钢厂转型或搬迁。”其中涉及到39个城市钢厂,总产能达到2.28亿吨。

与此同时,钢铁企业也意识到,依然将目光瞄准中低端产品的产能扩大,已经难以取得竞争优势了。宝钢在2007年提出“二次创业”时,当时的目标还是力争在规划期内形成8000万吨的产能规模,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第三。到了2010年6月,宝钢出台了《2010-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出了“精品+规模”的战略。

可以预期的长时间“供大于求”,让各钢铁企业不得不往高新专的阶梯上走。现阶段,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但高端板材品种仍需要进口,2011年我国进口了1320万吨板材,占了我国钢材进口总量的84.4%,其中特种钢进口量达到356万吨。

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均瞄准高端板材,希望起到一定的进口替代作用。宝钢集团副总经理赵昆就表示,湛江基地建设,将会把宝钢30年来积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大批专利和技术诀窍进行系统集成和再创新。宝钢还将在湛江基地投入80亿元资金和116项先进成熟的节能环保技术。

国家似乎希望在钢铁行业内投入两条鲇鱼,让市场倒逼淘汰落后产能。“但3~5年后,国内将形成2000万吨的高端钢材,市场能否顺利消化成疑问。”华北某钢厂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而且在示范效应下,国内其他钢铁巨头也会纷纷效仿,届时会否再度出现高新产品的产能过剩?

“投建一个高端钢材基地需要很多的技术储备与资金支持,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让后来者可以简单复制。”长三角某钢厂的技术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宝钢从2000年启动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研发,历时10年,现阶段牢牢占据了全国汽车板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企业要想从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两大基地项目投资中,除了国家通过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外,企业的自有资金需占50%,宝钢需要拿出348亿元资金,广西钢铁项目中武钢与柳钢要拿出319亿元资金。这样庞大的投资并非普通钢企所能承受,2011年宝钢集团利润总额为187亿元,但同一时期,武钢集团的利润仅为35亿元左右,更遑论其他钢铁企业。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钢铁企业的改建、扩建再举环保大旗。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表示,未来新建项目,包括扩建与改建项目要实行“倍量替代”。也就是新增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用区域其他项目的削减量替代,削减量要达到新增量的一倍以上。这对于想进军高端钢材行业的钢企而言,是除了资金外的另一大考验。

当然,和淘汰落后产能一样,如何保证执行到位才是根本。

摘自:《中国经营报》

↑上一篇:煤压中国

↓下一篇:民企的“富二代”难题

网友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的性别: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
所属部门: 所担职位:
您公司的人员规模?
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您是如何知道仁达方略公司的?
贵企业之前是否与咨询公司有过合作?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所在公司:
联系地址: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