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5-02-04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6566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背景
一、概念界定
(一)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MI) 是一种通过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型互联网,各种无线宽带、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
移动互联网产业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众多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包含移动终端、移动软件和移动应用二个层面。移动终端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ID/电纸书等;移动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等应用软件;移动应用可分为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
(三)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
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能得到体现,因此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而是泛指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领城的各类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是移动互联网各产业链中具备一技之长且能够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在移动终端、移动软件、移动应用等环节创造价值的人才总称。
二、产业环境
(一)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背景
移动互联网产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纳入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产值达到5 566. 1亿元,已初步形成“南北呼应,西部崛起”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呈现“一代三角”的重点城市分布格局,即以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为核心的“沿海产业带”,以成都、重庆、西安为核心的“西部‘黄金’三叫区”。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各地方有关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将以“收点集聚、梯次演进”的总体空间发展趋势,以“西进北上,逢低迁移”为成本敏感型的移动终端产业发展思路。以“产学研用,优势汇集”为移动软件与移动应用产业发展方向,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二) 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规划背景
为了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产业人才培养发展政策和鼓励措施,明确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的重点与目标,这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例如,京出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1十6政策”,推动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天津重点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一批重大人才政策和工程,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聚集高地;上海以“浦东国际人才创新试验区”为突破口,推进国际化人才高地建设。除此之外,深圳、武汉、广州、重庆等地先后分别推出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相关规划,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政策环境和人才保障。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概况
一、人才供需分析
(一) 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需求特点
产业高速发展拉动人才需求数量移动互联网产业属于知识高度密集的产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在3G演进和三网融合推动下,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已进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阶段,围绕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日趋旺盛,尤其是对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技术型人才。以移动应用开发人才为例,据中国商业电讯机构统计,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开发人员需求最超过l00万,但目前实际从业人员不到5万,差距相当悬殊;
产业专业性决定人才需求质量移动互联网产业是融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于一体,需要运作种类繁多的业务,维护共同的网络业务平台,管理控制整个产业链。这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产业所需要人才应当同时熟悉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多种软硬件技术开发能力,还应掌握跨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变能力以及对产业发展敏锐的洞察力。
产业发展阶段影响人才需求结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发展速度之快,这从根本上影响产业人才的需求结构。从所需人才类型看,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需要工程技术、产品研发、平台维护、业务销售、企业管理、后台运营、优化设计等各方面的人才,而高级技术工人、中高端工程师以及具备行业知识的销售工程师为目前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最迫切的人才需求。
(二) 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供给特点
产业人才供给量严重不足移动互联网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之前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机构,都没有设置对口专业教育,目前也仅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州大学等少数高校设立了移动互联网对口专业,尽管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教育机构正积极筹备设置移动互联网相关专业,但人才供给暂不能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从传统通信或互联网行业转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人才则需要时间去学习与成长,并不能即时投身到新兴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中,造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产业人才区域供给差异较大从人才区域供给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和“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的社会、 经济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教育、技术、人才、区位、资源等优势明显,往往能够吸引优秀的产业人才集聚。而其他欠发达地区,尽管这些区域相继出台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但由于社会、经济、信息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激励措施相对不足,使得产业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区域供给失衡。
产业人才供给结构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系统性人才培养,移动互联网“产学研”发展力度也不足,导致产业人才供给结构参差不齐。从移动互联网产业所从事人员构成来看,多以长期从事传统的通信或互联网产业人才为主,缺乏专业性的技术研究人才、中高端工程师以及具备行业知识的销售工程师。另外,由于受到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磁吸效应,大量海外人才归国创业,将弥补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在高层研发与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不足。
二、人才特点分析
(一) 人才技术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是通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众多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因此,从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技术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人员和中高端工程师必须具备多元化技术。以技术研发人员为例,既要熟悉手机平台,又要熟悉互联网编程,甚至对PHP也要熟悉。
(二) 人才能力复合化
移动互联网产业是行业复合的结果,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对移动互联网产业所需人才来说,相应地也要求具备这种行业复合的能力,即不但要求具有移动通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而且也要掌握互联网的有关信息和技术。复合型人才这种跨行业、跨学科能力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以销售工程师为例,既要熟悉业务知识,又要掌握营销方法,还要对产品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
(三) 人才区域集聚化
伴随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人才区域集聚效应也日益明显。各地方通过利用本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人才资源,引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建立一系列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加强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学研合作机构,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聚优势。例如,北京市“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高端领军人才集聚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能力。
三、人才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 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的机遇
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 围绕移动互联网产业,我国政府及移动互联网产业重点发展的主要城市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高端人才发展的鼓励政策,为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北京依托“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给予产业人才享受人才特区的特殊优惠政策。
市场需求大力拉动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就业 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带动下,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8~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增速都在40%以上。根据赛迪顾问的研究,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实现产值达到5 566. 1亿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壮大将不断拉动产业相关人才就业,加速产业人才队伍成长,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的发展。
院校机构大力注重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地方纷纷通过成立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建设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等形式,充分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对接,形成移动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了院校机构对产业人才的培养。例如,成都高新区成立“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实训基地”,促进3G人才孵化,加大高校移动互联网相关专业的设置,丰富人才储备。
中介平台大力支撑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服务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相关中介服务平台的发展,并在产业人才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介平台通过建立快速联动机制,畅通服务工作绿色通道,形成“一日式受理、一门式服务、一站式办结”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为产业人才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支撑。例如,重庆建设“服务支撑试点工程”,打造“移动电子商务互动体验中心”,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的培养。
(二) 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的挑战
人才供给量不足 从目前人才资源存觉来看,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总体供给量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另一方面,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通信领域或者互联网领域,即懂通信又懂互联网的专业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创新型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
人才区域分布不均 从人才区域分布来看,珠只角、环渤海、长三角和“西三角”地区,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最为密集的区域。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上、广、深、渝、成都和杭州集聚了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一半以上。而广大中部、西北以及东北等地区由于信息产业发展缓慢、配套设施薄弱、人才激励措施不足等原因,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相对偏少。
人才培育相对滞后 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由于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时间短、发展速度快,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专业设置滞后,形成愈发激增的人才需求与滞后的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并且这一矛盾在一定时期将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人才体系化规划缺乏 从人才规划角度来看,由于移动互联网产业本身尚不成熟,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传统的通信或互联网行业转变而来,导致产业人才规划缺乏体系化。目前,移动互联网企业往往采用高薪聘用手段吸引和留住人才,而不愿投人资金和时间系统地培养人才。从长远看,这不仅不能增大产业人才的总体储量,而且还会造成骨干人才的归属感不足,人才流失问题的出现。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关键人才分析
一、产业链关键人才分析
(一) 产业链复合式人才绝对紧缺
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整体人才需求来看,产业链各个环节对人才需求都表现得相当旺盛,特别是熟悉整个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绝对紧缺。移动互联网产业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特点使兼具两者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稀缺。长期以来,从运营商到终端厂商再到应用技术开发商经营业务单一,所培养的人才业务经验也单一3G,IPTV等的出现不仅需要企业拓宽业务领域,还必须维护共同的网络平台,从而有效地掌握整个产业链的制高点。因此,一目前移动互联网产业像3G业务运营工程师、商务总监市场运营工程师等复合型人也日益成为各企业争相“抢夺”的关键人才(见图24-1)。
图24-1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人才整体需求状况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数据库,2012-03
(二)移动终端人才偏向专业能力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中链中发展相对成熟,也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产值最大的产业链环节,对从业人才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要求较高。移动终端涉及芯片、MI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部件,发展时间相对较长、产品(服务)完善、市场竞争激烈。因此,移动终端人才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从业人才比例最大,市场竞争最激烈的群体(见图24-2)。该环节更加注重人才能力的精通性,更加青睐高端专业性人才。由此可见,移动终端环节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多偏向人才专业性能力;其培养与开发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关键人才发展重点之一。
图24-2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数据库,2013-03
(三) 移动软件人才侧重研发技术
移动软件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技术研发比例最大,对技术研发人才依赖程度较重的产业链环节。技术研发人才作为移动软件环节最重要的资源,对移动互联网产业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运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软件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由于目前移动互联网产业软件开发的大部分人才是从web人才转型过来,如一个手机开发平台技术员正常学习时间最少需要半年,Android软件开发工程师、DSP软件工程师等培养周期更加漫长。因此,移动软件环节对人才的需求将集中在技术研发人才上,尤其是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其培养与开发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关键人才发展重点之一。
(四) 移动应用人才注重跨学科能力
移动应用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涉及相关领域最广,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切身感受最直接的产业链环节,对从业人才跨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要求较高。移动应用涉及商务财政、休闲娱乐、位置服务等生活方方面面,其产品或服务具有领域的专业性。因此,移动应用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移动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还应掌握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对相关行业要有敏锐的“嗅觉”。例如,在数字传媒领域,经营者一方面要熟悉数字传媒应用软件技术,另一方要具备数字传媒的设计、制作、集成、开发、应用、传播等基本能力一由此可见,移动应用环节对人才的需求将更多关注人才跨学科能力;其培养与开发仍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关键人才发展重点之一。
二、人采取与策略分析
(一)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移动终端、软件和应用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拥有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集聚发展态势。为了抢占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各地相继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措施,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北京率先成立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出台“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政策;天津建立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培养和孵化基地,出台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十二五”规划;山东加大专项财政资金补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河北围绕首都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等园区(见图24-3 ) 。
图24-3 环渤海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分析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数据库,2012-03
(二)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之一,该地区的移动软件和应用的研发设计能力较强,但移动终端生产能力较弱。为了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各地相继推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上海推行《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完善人才激励制度;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双创”引才计划,各城市随后出台各地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浙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151”人才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推进计划等措施(见图24-4)。
图24-4 长江三角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分析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分析
(三)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领先者,凭借其移动终端制造业的巨大优势,产业规模超过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规模的40%。为了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各地相继推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广州出台《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及10个配套实施办法,形成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1+10”政策体系;深圳出台《深圳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 2009 ~2015年)》,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东莞出台《东莞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哲行办》和《关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实施意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见图24-5)。
图24-5 珠三角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分析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数据库,2012-03
(四) 西三角地区
西三角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崛起的桥头堡,其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基础较为扎实,也是承接智能手、平板电脑等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具有很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潜力。为了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速度,各地相继推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六业发展的人才支撑。重庆依托“2 + 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实施”百名学术科研领军人才”、“百名工程技术高端人才”、“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计划”等人才培养与引进措施;四川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集聚工程”和“塔尖人才”引进培养工程;陕西实施“百人计划”、“三秦学者”、“115人才工程”和“新世纪三五人才”工程(见图24-6)。
图24-6 西三角区域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分析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数据库,2012-03
(五) 其他地区
除上述四个重点区域外,我国其他一些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发展态势。面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竞争,各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人才发展规划,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例如,福建实施人才投资、人才创业、产学研合作等扶持政策,推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带动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湖北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开发工程、海内外人才回归、引进工程,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见图24-7)。
图24-7 其他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分析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数据库,2012-03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策略
一、政府层面
政府要从移动互联月产业宏观层面,站在整个产业链角度进行人才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加大产也人才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充分发挥政府对移动互联月产业人才发展的顶层引导性作用。
(一) 加强产业人才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人才流动
有效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出台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需要的策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消除产业人才流动在行政管理、户籍、档案管理、购房及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体制性障碍,加大优秀人才养老、医疗、失业及工伤等社会保障服务。
(二) 推动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带动产业人才发展
努力推进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区示范工程、移动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的实施,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和产业人才集策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从而实现以应用示范工程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产业人才的快速发展。
二、企业层面
企业要从提升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专业能力水平角度出发,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环节形成更完善的机制,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的基础功能性作用。
(一)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提升企业创新应用能力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产业人才培训机制,完善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实施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制度,调动产业才才积极性,建立健全引进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等人才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应用能力。
(二) 加强研发投入,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国家、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营造尊重人才、开发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环境,不断提升产业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企业发展迫切需要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及研究机构层面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人才培养基地应围绕人才市场需求,夯实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相关教育,促进产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移动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的储备性培养作用。
(一) 创新科学体系,培育高端人才
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高校及研究机构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专业的软硬件能力,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师资科研能力,创新产业相关学科体系,完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持续地为产业发展输送高端人才。
(二) 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产业人才快速发展
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企业、实验室及工程项目,积极推进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加快提升产业人才的实战工作能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快速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多元型集团文化融合需组织沟通
↓下一篇:顾环宇:新常态下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