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4-06-18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5089
文/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战略事业部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讲,目前国有企业对自身的战略规划工作非常重视,它们在国内外著名咨询公司的协助下,制定了最为详尽的五年发展规划。尽管如此,不少学者对国有企业的战略决策提出质疑,认为国有企业中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企业家,我们知道,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是构建战略领导力的基础,因此,国有企业的战略领导力是一个充满争议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探讨国有企业的战略领导力对于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做一个简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为提高企业经营活力,转变国有企业普遍亏损的不利局面,国家先后进行了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改革,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推进分类改革,国有企业逐渐退出了竞争性行业,相对集中与能源、资源、交通、金融和通信等基础产业领域,随着非基础产业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以及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基础产业中的国有企业普遍实现了盈利。至此,改革达到了一个均衡状态,初步形成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二元经济结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基本告一段落,转而进入重组兼并,组建大型集团的发展阶段。
从目前来看,国企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其经营效率仍然受到批评,主要原因来自于国有企业的垄断性,以及垄断性所导致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
对于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导致企业的战略领导力和经营能力受到质疑,本人认为其根本原因来自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问题。
从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咨询实践来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在于行政和市场的双重激励。表现为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国企内部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日益完善,提高企业效益已经成为国企经营的主要目标,经营者的决策和经营行为越来越趋向于市场理性;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聘仍然来自于上级领导的行政任命,使得经营者的行为难免受到领导偏好的影响,有时会偏离市场理性。尤其是当行政激励和市场激励发生冲突时,经营者一般会服从行政激励。在我们的咨询中曾碰到这样的情况,企业经营者制定的战略目标和产业结构报到上级后,需要按照上级的意见作较大改动,虽然觉得不尽合理,但经营者仍然会尊重上级的意见。
在双重激励情况下,企业的战略领导力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当企业的产业选择明显偏离内部资源和能力,缺少业务领导力和组织支持力作保障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难免陷入困境。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仍然具备一定的战略领导力,虽然其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不如民营企业家,决策和经营行为有时会偏离市场理性。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内部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相信国有企业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经营者,从而形成卓越的战略领导力。
↑上一篇:市场战略定位的规模化
↓下一篇:差异化与竞争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