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4-04-25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5378
——“ 知行合一”企业价值观的落地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 研究院
处于时下激励的市场竞争浪潮中,企业做出人力资源的调整和变动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阿里巴巴的人事变动也同样不足为奇,这本身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范围内的事情,但类似阿里这次“高层集体辞职”事件却也实属罕见。据相关资料显示,在阿里巴巴B2B对外贸易平台上,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分别有1219家和1107家的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全球买家。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卫哲和首席运营官李旭晖引咎辞职,B2B公司原人事资深副总裁邓康明也引咎辞去集团CPO,降级另用。由此而引发了一场关于企业价值观的大论战。
正如马云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提到的“诚信是阿里巴巴最珍视的价值观基础,这包括我们员工的诚信以及我们为小企业客户提供一个诚信和安全的网上交易平台。我们希望释放一个强烈的信息,就是任何有损我们文化和价值观的行为均不可接受”,他要求所有阿里人对不诚信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马云强调“诚信”是阿里巴巴的企业价值观,是阿里巴巴和广大员工必须遵从的行为标准,是企业成立以来一直倡导和践行的道德准则。然而阿里巴巴的两位高层领导和部分员工并没有在实际的商务往来活动中切实遵守“诚信”,使得企业文化价值观遭到践踏,企业形象受到损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企业价值观是决定并指导企业和员工行为的基础,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指南,是评判哪些事情是提倡做的、哪些事情是禁止做的重要标准。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习惯,企业和员工的一切行为都会深深地烙上价值观的印记,成为整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基因。但是在公司的实际经营活动中,在员工与客户、供应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些客户、供应商可能会为了某种目的,给员工提供各种“好处”,如果员工意志不坚定,见利忘义,把公司提倡的价值观抛到脑后,可能就会拿企业的利益去交换个人的利益。这种现象在公司不可能不存在,假使这种现象一旦形成了习惯,大家都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甚至认为理所当然,自然就会让公司提倡的价值观流于标语和口号,成为一纸空文,甚至贻笑大方。
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对阿里巴巴所在的电子商务领域而言更甚。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得以成立和维系的唯一基础,在于买卖双方的良好信誉和彼此互信。对于提供交易平台的网络运营商,如阿里巴巴或淘宝网而言,任何商家失德、失信的行为都有可能给公司信誉带来伤害,当失信商家大面积出现时,甚至可能使公司辛苦积累的信誉崩解,乃至危及公司生存。明确了这一背景,则马云反复强调的“诚信”原则,既可视为阿里巴巴公司的“价值观”,其实也是维系公司命脉的生存策略。
企业文化归根到底是围绕人进行的,即围绕企业员工自觉行为的养成,在这个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把企业文化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各种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制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是基于对人的管理,不同之处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硬性管理”,而企业文化是一种“软性管理”。企业文化要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就必须借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设计一系列与企业文化相吻合的制度,以制度约束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对违反制度的各种行为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惩罚制度和措施。由于个体差异性,每位员工有着不同的个人价值观,而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又不可能都达到完全一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的相互碰撞,有时这种碰撞是剧烈的,这种剧烈碰撞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背离企业价值观行为的发生。这时就要求企业以企业价值观为指导、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改变,尤其是对于企业领导层,无论这种改变对企业来说痛苦与否。阿里巴巴高层的引咎辞职对于公司来说是损失不可谓不大,但这种损失只是暂时的,相对于企业文化价值观得到贯彻、执行和巩固后所带给企业的长远价值来说是必需的,也是值得的——阿里人必定从此对“诚信”二字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综上所述,要让企业价值观真正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把企业价值观的“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实现“知行合一”,即从理念体系转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才能实现基业长青。
相信通过此次事件的影响和教训,阿里巴巴在企业文化的贯彻和实施上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努力,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路还很长,同时这对我们其他企业家和企业也是一个不小的警示,毕竟在“自曝家丑”的勇气上我们还不如马云。
↑上一篇:如何平衡强势子公司与弱势子公司的关系
↓下一篇:“情非得已”转型 胶片巨头富士叫卖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