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851-568
15801587877——15801580457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1-06-27 |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浏览量:4425
很多企业发展时,要么对规律视而不见,完全凭主观意志和上级领导安排,要么对规律缺乏认识或者适应的能力。在企业的发展周期中,既要着眼于现在,也要放眼未来,顺势而为,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轨迹谋求发展之道。
视野决定未来,战略决定发展
所谓的视野就是一家企业要能看到他人看不到的东西,要有高度和眼界。
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年,全国各地都在搞规划。总结下来,大家的发展思路还基本是单一的追求规模增长,地区和企业都热衷于追求规模翻番。按照这种趋势,如果十二五大家所定的目标果能实现,那中国在十二五末就能赶超美国了。显然,这种方式过于激进了。
十二五期间,如何从规模增长的思维转向价值增长,至少也要规模增长和价值增长并重,成为了考验大家智慧和能力的关键要素。预见力是最具价值的因素,可以说企业的视野视野决定着未来的发展。,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拥有了视野,具体到实施行为上,就要有发展战略。战略就是构建能够有视野能力的布局。也就是说,要让战略具有视野,就要构建起包括洞察、判断、预测、决断这些能力。如果企业洞察到态势,又有决断力,那么就会占据先机,就会获得战略能力带来的超额发展收益。
当下新疆正热,企业应当去新疆投资。在基于海权的世界格局中,中国本来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但未来的主动权是掌握在中国的手里,因为中国正在谋求宏大的海权和陆权双轮驱动的国家战略。新疆就是国家向西开放的又一个门户,将变成广东这类面向国际市场的前沿城市,腹地则会成为浙江这类城市。可以预见,由此带来的经济辐射力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未来的大变革下,企业应顺潮流而动,看到未来的布局,寻找更长远、更重大的商业机会。
因此,我们所讲的视野决定未来强调的是企业要能够看清时局,深入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格局未来变革的趋势,要应势而为。能够着眼未来,善于把握机会的企业就能获取傲视群雄的市场力量和卓尔不群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的灵魂要重新附体
当中国的加工业忙于转型升级的时候,苹果电脑公司却把名字换成苹果公司。于是,一夜之间一个行业属性鲜明的企业变成了一个没有行业属性的伟大的创新型企业。当中国正对炒大蒜、炒花生乐此不疲的时候,Facebook却在一夜之间估值翻倍,直逼1000亿美元。它们依靠什么发展得这么迅猛呢?毫无疑问,是创新的灵魂。
现代创新的内涵覆盖了技术创新,价值链创新等层面。以IPhone手机为例,按理论,价值链后端的产品对价值链前端的产品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IPhone本身是处在价值链中段的产品,既是手机又是电视,受制于移动运营商和电视台等后端的企业,但IPhone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乔布斯的伟大之处,他的战略将客户端强力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控制后端的后端的发展模式,使得IPhone成为了一个应用平台,在全球打造了一个以购买苹果产品为时尚的氛围。
所以,发展企业应以创新为驱动,而非以暴力的方式解决。但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正在使用倒退的方式,不再努力地思考创造财富的真谛,反而热衷于如何集中瓜分财富现在就连国内最具创新精神的浙江企业家,都在思忖着如何傍央企。这种现象的出现,必将影响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创新的灵魂重新附体,回归企业充满活力的发展轨迹中。
规律客观存在,要不断接近适应
很多企业发展时,要么对规律视而不见,完全凭主观意志和上级领导安排,要么对规律缺乏认识的能力或者适应的能力。例如,企业是专业化发展还是多元化发展?很多国内企业把混乱化等同于多元化。当我们讨论为什么丰田不做钢铁时,酒钢的酒业产值已经超过了钢铁产值;当我们讨论为什么波音不做发动机时,国内的IT巨头却开始养猪;当我们还没搞清楚GE的产业从6便成4时,中石油成了国内最大的旅游酒店集团。 要认清企业本质,深入认识客观规律。理论界对企业本质的认知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个是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当前占主流地位的契约理论,另一个是基于管理学视角的企业能力理论。无论是多元化还是单一化发展企业,都取决于企业系统能力能否驾驭这种模式。探索企业的本质,也须进一步明晰产业的边界。社会和技术进步模糊了太多产业的边界,国美有了类金融的性质,支付宝干脆就成了银行。去年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主管机构原本要否决,而后又同意了,因为现在的手机具备了银行卡的功能,这也说明产业边界已经模糊。有了新的变化,企业在业务扩张时,自然就得突破原有的发展思维,适应规律的演进,持续推进企业的发展。
利益相关者要宽容失败
企业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中,会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会遇到一系列危机事件,利益相关者此时能否宽容失败?能否给予相关的帮助?政府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南京曾有一个相对知名的电脑品牌,2008年时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发展步入了寒冬期。当时,这家企业求助于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将企业所在的工业用地转行为商业用地加以批复,他们就能够像银行贷款进行自救,但是,政府最终没有“怜香惜玉”,这家企业倒闭了。如果现在当地政府想扶持一家企业,创建这样的一个电脑品牌估计200亿都不够,这是一件非常让人遗憾的事情。
个人认为,对于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包括政府在内的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应持有宽容的心态,综合评估,并制定切实的措施,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以上内容源自仁达方略“2011管理变革高峰论坛”,经整理。 作者系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上一篇:“星火文化”二三事
↓下一篇:上海通用的跨地域管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