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研究院 >> 仁达观点 >> 行业观察 >> 正文

做大做强:从梭型结构向哑铃型结构转变——管理咨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 发布时间:2013-05-30 | 文字大小:【】【】【】 | 浏览量:4681

【本文导读】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有很多制造型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将资源重点投在了制造环节上,而对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关注较少,这是典型的梭型结构;相反,欧美企业却将非核心的生产转移至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自己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研发和品牌环节,这属于哑铃型结构。

企业要做大做强,从梭型结构向哑铃型结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有很多制造型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底端,将资源重点投在了制造环节上,而对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关注较少,这是典型的梭型结构;相反,欧美企业却将非核心的生产转移至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自己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研发和品牌环节,这属于哑铃型结构。

梭型结构的企业,产品知名度不高,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品牌,核心能力在于生产成本、质量、交货期等,与其它品牌竞争的能力很弱,在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利润空间比较小。例如,国内早期很多制鞋企业用别人的技术和品牌,给人家做代工,最终才赚取一点点的辛苦钱。相反,哑铃型结构的企业将资源主要投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品牌建设上,生产投入相对较小,甚至将生产完全外包,在生产竞争中完全占据了主动权,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例如,Nike在全球只有1000多名员工,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每年却产生30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

为了避免这种利润分配上的二八现象,我国的梭型结构制造企业必须要向哑铃型结构转变,加强研发投入,树立品牌知名度,推动国内经济的产业升级。一方面,梭型经营模式的直接结果就是GDP的高能耗、人均产出水平低下,经济发展社会压力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生产成本逐步上升,大大抵消了制造环节的低成本优势。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鼓励自主创新、调整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向哑铃型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企业的产品设计经验、制造水平、人员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具备了向哑铃型经营模式转变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已有一些企业逐步实现了向哑铃型模式的转变,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研发实力和品牌知名度,如安踏、鸿星尔克、明基、联想等。

以上摘选仁达方略相关书籍部分内容,更多详情参考仁达书籍。

网友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真实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的性别:
公司名称: 所属行业:
所属部门: 所担职位:
您公司的人员规模?
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您是如何知道仁达方略公司的?
贵企业之前是否与咨询公司有过合作?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所在公司:
联系地址: 留言主题: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