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Merger&Acquisition,简称M&A)是指一家企业通过特定的渠道、支付一定的成本以获得其他企业的资产所有权或经营控制权的行为。它有狭义、广义两种形式,狭义的并购一般包括企业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广义的并购除兼并和收购外,还包括其他各种资产重组形式。企业成长一般有内部增长、外部扩张以及两种渠道战略的组合。诺贝尔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在考察美国企业成长时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并购企业可以将本来分散在不同企业的生产要素集中到一个企业中,由高效的企业管理代替低效的市场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率;通过横向并购活动可以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垄断能力,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降低进入新行业、新地域的各种壁垒,减少各种风险;可以救活经营不振甚至亏损的企业,实现国家的产业整合。
企业的收购和兼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企业并购都是资本市场上一个最能令人激动的事情,巨大的金额、美好的愿望、形成的巨大集团、普遍乐观的情绪、再加上媒体的大肆宣传、每一次并购都会引起我们大家的关注。
研究企业并购历史就会发现,在过去的100多年间,全球企业发生过五次比较大的并购浪潮,第六次并购浪潮风起云涌。仁达方略对每一次并购浪潮进行了分析,并发现几次并购浪潮貌似却神不同,各有各的特点。
以横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一次并购浪潮。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以铁路、冶金、石化、机械等为代表的行业大规模并购创造了条件,各个行业中的许多企业通过资本集中组成了规模巨大的垄断公司。在1899年美国并购高峰时期,公司并购达到1208起,是1896年的46倍,并购的资产额达到22.6亿美元。1895年到1904年的并购高潮中,美国有75%的公司因并购而消失。在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并购活动也大幅增长,在1880—1981年间,有665家中小型企业通过兼并组成了74家大型企业,垄断着主要的工业部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工业革命完成比较晚,但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也很快。1875年,德国出现第一个卡特尔,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活动,1911年就增加到550~600个,控制了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在这股并购浪潮中,大企业在各行各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形成了比较大规模的垄断。
以纵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二次并购浪潮。在20世纪20年代(1925—1930)发生的第二次并购浪潮中,那些在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形成的大型企业继续进行并购,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扩展对市场的垄断地位,这一时期并购的典型特征是纵向并购为主,即把一个部门的各个生产环节统一在一个企业联合体内,形成纵向托拉斯组织,行业结构从垄断转向寡头垄断。第二次并购浪潮中有85%的企业并购属于纵向并购。通过这些并购,主要工业国家普遍形成了主要经济部门的市场被一家或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
以混合并购为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各主要工业国出现了第三次并购浪潮。二战后,各国经济经过20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的逐步恢复,在60年代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发达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一系列新的科技成就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实现迅猛发展。在这一时期,以混合并购为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来临,其规模、速度均超过了前两次并购浪潮。
以金融杠杆并购为特征的第四次并购浪潮。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第四次并购浪潮的显著特点是以融资并购为主,规模巨大,数量繁多。1980—1988年间企业并购总数达到2万家,其中1985年达到顶峰。多元化的相关产品间的“战略驱动”并购取代了“混合并购”,不再像第三次并购浪潮那样进行单纯的无相关产品的并购。此次并购的特征是:企业并购以融资并购为主,交易规模空前;并购企业范围扩展到国外企业;出现了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现象;金融界为并购提供了方便。
以全球跨国为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在此背景下,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之一,逐渐替代跨国创建而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从统计数据看,1987年全球跨国并购仅有745亿美元,1990年就达到1510亿美元,1995年,美国企业并购价值达到4500亿美元,1996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飙升至2798亿美元。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额达到11438亿美元。但是从2001年开始,由于受欧美等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停滞和下降以及“9?11”事件的影响,全球跨国并购浪潮出现了减缓的迹象。
第六次并购浪潮风起云涌,金砖五国走到前台。全球金融数据供应商Dealogic近日公布,2005年全球并购总额达到2?9万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40%,成为2000年以来并购交易额最高的一年。华尔街规模最大的四家投资银行2005年并购业务收入总计46亿美元,其中高盛的全球并购收入最高,为14亿美元。但近年来,全球并购市场在金融危机的阴霾、欧债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出现放缓现象。然而,以金砖五国为主的并购浪潮却风起云涌,中国等新兴亚洲国家在稳定国内需求推动下经济继续实现稳健增长,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企业并购的表现引人关注。2011年新兴市场国家并购交易总额占全球并购交易总额的比例进一步提升,2012年金砖五国所占全球并购额达到15%,相比2007年的7%翻倍。“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交易总额占据了新兴市场并购交易的绝大部分,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并购交易市场,占全亚洲交易总额的23?0%,领先于其他三家“金砖五国”成员。
根据仁达方略的观察,第六次并购浪潮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全球并购市场下行压力增大。欧洲债务危机引起海外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全球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性增大。随着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信用市场不断收紧,欧元区瓦解的风险增大,全球股市的巨幅波动可能性加剧,阻碍了企业进行并购。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将影响投资人的信心,市场的并购需求增长受到抑制。欧债危机影响90%的全球企业,降低了并购胃口,甚至波及很多以前并购量大的新兴市场。欧债危机对欧元区并购交易确实造成了显著影响,2007年全球并购交易额中欧元区国家占21%,如今仅为11%。
其次,海外并购日趋审慎。2011年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金额与2010年相比明显下降,其中,欧洲地区的企业并购案金额同比降幅更大于全球水平,这与欧债危机导致的信用收紧和现金流短缺密切相关。2012年全球企业并购规模相比五年前腰斩,并购热潮从发达国家向亚洲、拉美等高增长地区转移,2012年中国企业并购额翻倍。会计事务所安永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企业并购额2?25万亿美元,相比2007年的4?3万亿下降47%,美国企业并购额下降一半。2012年全球并购交易不到3?7万宗,比2007年少9000宗,当年很多公司疯狂并购,为自己的财务困境留下了隐患。2008年苏格兰皇家银行濒临倒闭,最终寻求政府救援,就是因为一年前高价收购荷兰银行ABNAmro大部分股份。2007年的过度并购导致当年信贷市场差不多冻结,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随后的全球经济衰退埋下了祸根。
最后,全球IPO市场低迷,VC/PE并购退出将崛起。2011年在全球的IPO市场步入低谷的大背景下,VC/PE的上市退出回落,并购退出呈崛起之势。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VC/PE相关企业并购共完成194起,与去年的并购数量91起相比,同比增长高达113.2%;176起披露价格的并购交易总金额达119.68亿美元。